《哲学问题》经典读后感有感

《哲学问题》经典读后感有感
文章图片

《哲学问题》是一本由[英] 伯特兰·罗素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0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02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哲学问题》读后感(一):没什么用的读书笔记
把这部哲学书当哲学入门来看是错误的,顺畅地读下来还是很难,里面的很多话还是要反复咀嚼 。罗素是从身边最常见的东西谈起,以一个桌子为例,进行深刻的哲学思考 。通过不停的引证,大概从第一章到第八章,概览性的分析讨论哲学最基本的一些问题,诸如现象、实在、物质、观念和逻辑,这里我还能读懂,基本上是罗素对哲学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阐述在加入自己的思考 。从第九章到第十三章,读起来就非常吃力了,罗素在原有的基本哲学问题上开始深入自己的探讨,深入对“共相”本质的思考,从柏拉图理念论,到他提出的关系来理解共相,对我来说太难,还是弄不懂他在说什么 。最后十四、十五章,与前面难理解的硬核问题不同,可以感受到一位哲学家的抒情,表达对哲学的热爱与信仰 。
《哲学问题》读后感(二):心灵的捕猎
重新思考了很多问题 。比如语言的功用 。期待准确地表达自己和理解世界,是个梳理自己观念的过程 。
有新的启发,如果我信仰什么,为什么信?个人经验和真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颜色质地和触感都不同的桌子的存在到底以什么来确定?又或者,在所有个体的不同经验之中,什么“共相”让人们同意存在的是“桌子”?上帝是爱,但爱不是上帝 。而“爱”并不能仅仅视为“上帝”的子集 。
随处可见的桌子、颜色、太阳地球、莎士比亚、英国首相等例子,罗素实在是广博,善于讲道理 。
最后一章写得流光溢彩很优美,但是看到他说,“自由的理智会像上帝那样看待事物,没有此时和此地,没有希望和恐惧,没有惯常信念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在纯粹的求知欲中冷静客观地看待事物——这种知识是不牵涉个人感情的、纯粹沉思的、人可能获得的 。”这恰恰是十四章所说的哲学的局限,哲学扩展自我,但不可能脱离自我,完全用他者的目光去看事物,这种微妙的矛盾使得通篇都能感受到打量事物的距离感和一定要找出确定性要投身其中的张力,这是一种心灵上的“渴”的对扩展的追求 。让人感到心灵它活着,对任何可能为真的东西保持着强烈的兴趣和敏感 。
心灵很难被分析,所以它所创造的信念难以被分析,但经过分析过程之后,信念更加清晰 。于是世界也变得清晰了一些,甚至轻易了 。
《哲学问题》读后感(三):挂羊头卖羊肉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