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案例|博弈论的3个经典案例

博弈论案例(博弈论的3个经典案例)
博弈论案例|博弈论的3个经典案例


案例一
囚徒困境
在博弈论中 , 含有占优战略均衡的一个著名例子是由塔克给出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博弈模型 。该模型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警察与小偷的故事 。假设有两个小偷A和B联合犯事、私百思特网入民宅被警察抓住 。警方将两人分别置于不同的两个房间内进行审讯 , 对每一个犯罪嫌疑人 , 警方给出的政策是:如果两个犯罪嫌疑人都坦白了罪行 , 交出了赃物 , 于是证据确凿 , 两人都被判有罪 , 各被判刑8年;如果只有一个犯罪嫌疑人坦白 , 另一个人没有坦白而是抵赖 , 则以妨碍公务罪(因已有证据表明其有罪)再加刑2年 , 而坦白者有功被减刑8年 , 立即释放 。如果两人都抵赖 , 则警方因证据不足不能判两人的偷窃罪 , 但可以私入民宅的罪名将两人各判入狱1年 。下表给出了这个博弈的支付矩阵 。
博弈论案例|博弈论的3个经典案例


对A来说 , 尽管他不知道B作何选择 , 但他知道无论B选择什么 , 他选择"坦白"总是最优的 。显然 , 根据对称性 , B也会选择"坦白" , 结果是两人都被判刑8年 。但是 , 倘若他们都选择"抵赖" , 每人只被判刑1年 。在表2.2中的四种行动选择组合中 , (抵赖、抵赖)是帕累托最优 , 因为偏离这个行动选择组合的任何其他行动选择组合都至少会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差 。但是 , "坦白"是任一犯罪嫌疑人的占优战略 , 而(坦白 , 坦白)是一个占优战略均衡 , 即纳什均衡 。不难看出 , 此处纳什均衡与帕累托存在冲突 。

【博弈论案例|博弈论的3个经典案例】

单从数学角度讲 , 这个理论是合理的 , 也就是选择都坦白 。但在这样多维信息共同作用的社会学领域显然是不合适的 。正如中国古代将官员之间的行贿受贿称为"陋规"而不是想方设法清查 , 这是因为社会体系给人行为的束缚作用迫使人的策发生改变 。比如 , 从心理学角度讲 , 选择坦白的成本会更大 , 一方坦白害得另一方加罪 , 那么事后的报复行为以及从而不会轻易在周围知情人当中的"出卖"角色将会使他损失更多 。而8年到10年间的增加比例会被淡化 , 人的尊严会使人产生复仇情绪 , 略打破"行规" 。我们正处于大数据时代 , 向更接近事实的处理一件事就要尽可能多地掌握相关资料并合理加权分析 , 人的活动动影像动因复杂 , 所以囚徒困境只能作为简化模型参考 , 具体决策还得具体分析 。
博弈论案例|博弈论的3个经典案例


案例二
智猪博弈
一、经济学中的"智猪博弈"(Pigs'payoffs) 这个例子讲的是:
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 , 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 , 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 , 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 , 在去往食槽的路上会有两个单位猪食的体能消耗 , 若大猪先到槽边 , 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同时行动(去按按钮) , 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 , 收益比是6∶4 。那么 , 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 , 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
"智猪博弈"由纳什于1950年提出 。实际上小猪选择等待 , 让大猪去按控制按钮 , 而自己选择"坐船"(或称为搭便车)的原因很简单: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 , 小猪选择等待的话 , 小猪可得到4个单位的纯收益 , 而小猪行动的话 , 则仅仅可以获得大猪吃剩的1个单位的纯收益 , 所以等待优于行动;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 , 小猪如果行动的话 , 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 , 纯收益为-1单位 , 如果小猪也选择等待的话 , 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 , 成本也为零 , 总之 , 等待还是要优于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