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方面的古诗词 描写“传承”的诗句有哪些

1、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 。——战国:荀子《劝学》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
译文: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
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新竹 》郑燮
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
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 。前两句是回顾,既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又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后两句是展望,用以表达新生力量将更好更强大 。
传承方面的古诗词 描写“传承”的诗句有哪些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二首》朱熹
译文: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
如果读者抛开诗歌本身的描述对象,完全可以把这种道理引申开来 。比如,如果将“书”理解为“书本”,而且书本的内容不是泛泛的包括诸如医书、哲学书、史书、科技书等等 。
而是仅仅就文学内容诸如诗词曲赋散文等等体现文学艺术美的方面,那么,也可以认为“源头活水”表达了“不竭的文思”,而“一夜春潮”则表达了“文思勃发”等等 。
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五首·其二》赵翼
译文: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
6、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就义诗》夏明翰
译文:杀了我夏明翰,还会有后来的人继承的未尽的事业 。
7、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论诗》赵翼
译文: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断的运动发展,新事物,新思想层出不穷 。即使能预支五百年的新意作诗,到了一千年又觉得陈旧了 。
有关传承的古诗词昨日因成今日果,前人栽树后人凉 。志士不愁生短暂,壮意留与待来人 。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薪旺万代家业隆,火留子孙沐春风 。相依为命苦亦甜,传世诗书光华中!
如何把经典诗词传承好发展好在传统文化衰落、低俗文化侵袭的语境下,把经典诗词传承好发展好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张全之:首先经典诗词属于阳春白雪,原本就属于小众,现在要通过大众来传承,自然很困难;其次,目前通俗或低俗的东西通过手机迅速传播,这些东西看起来很刺激、好玩,可以让人们很轻松地打发时间,自然对大众更有吸引力 。
孟凡君:困难有三:一、真正懂古诗词的教师太少;二、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诗词教育书刊不全;三、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诗词文化氛围缺乏 。挑战有二:一、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排挤;二、功利性的社会导向对非功利性的诗教活动的侵染 。
■该如何将诗词的高雅性与传播的通俗性、趣味性结合起来,提高古诗词的普及性呢?
张全之:就《中国诗词大会》来说,通过大众传媒,展现经典诗词魅力,使诗词进入寻常百姓家,算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创举 。但真要传承优秀文化,还要靠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营造出“书香中国”的阅读氛围,把人们更多吸引到书房里 。
孟凡君:诗教是一个长久陶冶的过程,不可能头脑热后,一夜醒来便是人人李杜、个个苏辛 。要想有效的开展诗教工作,应从两方面着手:一、从蒙童抓起,坚持不懈,日久方成;二、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避免一曝十寒 。
■在古诗词融入教育、融入生产生活方面您有哪些建议或想法?
张全之:一是从高校或中学教师中招募志愿者,到社区、工地等地举办经典诗词的吟诵、分析及创作培训,提升公众阅读诗词的兴趣、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二是可以尝试举办传统经典诗词的分级考试;三是编辑出版一些简易读本,或开发更多的有趣的诗词软件,让人们轻松愉快地在手机上背诵传统诗词 。
孟凡君:一、让孩子们感受到诗教的乐趣;二、让父母们感受到子女接受诗教之后的生命升华;三、不要把诗教搞成发财获利的行业;四、真正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传统文化教育要想久远前行,就必须平实起步,把诗教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