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的诗词 有哪些古诗词是歌颂杨家将的( 五 )


不过真宗在治理内政上却有一番政绩,从根本上确立了文人统治的地位,使宋朝的文化得到的超速发展,各种诗人层出不穷,使周边国家对宋朝文化向往不已,辽无论从经济和文化都无法与宋相提并论,真宗非常勤政,对奏章的阅览常常至深夜,经常在半夜熟睡中想起批阅不对的地方就马上起身再做修改,在真宗的努力下,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具体细节此处就不做详细介绍,一般的关于宋的书籍都应该有所说明 。
综观真宗皇帝的一生,作为皇帝他不算出色,但绝非平凡,他曾想有所为,但是受个人能力和客观条件的影响,使其一直压抑在内心的火无法尽情燃烧,在对外战争没有取得任何成绩,所以把精力主要投入在治理内政上了,宋朝自太宗朝以来防内松外的策略得以延续,文人的绝对统治地位得以加固,武将在朝廷里已无任何发言权,不仅位低于宰相,甚至在边界交战地区,决策权通常都在文官手中,武将只是执行任务的工具了 。
虽然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受挫,但是宋朝经济,文化在真宗朝继续高速发展 。
纵观整个宋朝的历史,可以发现,两宋十五个皇帝(不包括南宋最后5年中的三个未成年的小皇帝),没有太出色的 。虽然人们常将“唐宗宋祖”并列,但实际上宋太祖赵匡胤比起唐太宗李世民来,不知要逊色多少倍 。否则,即便有一两个颇有作为的皇帝,整个宋朝也不至于被辽、金甚至西夏欺负 。这十五个皇帝中,昏君倒是出了不少,宋徽宗则是最有名的一个 。要说宋徽宗,也算有些本事,不过他的本事全在诗词书画方面,如果他不是皇帝,大概会成为中国古代史上最著名的文人之一 。但历史把他推到了皇帝的位置,这不仅对他,而且对全国老百姓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公元1100年,他的兄长,当时的皇帝宋哲宗,年仅23岁就一命呜呼了,没有儿子 。关于皇位继承人,朝中就有不同的看法,当时的宰相章敦认为他“轻佻,不可以君天下”,但他的母亲向太后则坚决要求将皇位传与他 。最终宰相不敌太后,他也就自然而然成了一国之君 。可这位宋徽宗,不但没有治国之才,而且终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并且笼络了蔡京,童贯,高俅之类的贪婪小人,还不时去妓院逛上一番 。一国之君到了这个地步,亡国应当不会太远了 。果不出所料,徽宗即位27年之后,也就是公元1127年,金兵的铁蹄踏破了开封,他和他的长子宋钦宗被俘虏到金朝,最终客死在那里 。至于南宋,第一个皇帝宋高宗就是一个大大的昏君,此后昏君也不少,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
但宋朝的皇帝中没有一个是暴君,宋朝统治的仁慈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整个宋朝,特别是北宋,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除非“确系谋反”,一般不杀大臣的 。就是朝中官员犯了再大的错误,诸如公开顶撞皇帝等等,也最多是贬到“远恶军州”,照样当官,照拿俸禄 。即使确系谋反,一般也是在狱中赐死而已 。这同其它朝代,特别是后来的明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并且宋朝的官员,不论京官还是外观,待遇都非常优厚 。虽然没有调查过,但我估计宋朝官员的平均寿命在历朝历代应当是最长的,呵呵 。
纵观整个宋朝,有些现象是其它朝代不多见的 。第一没有妇女和宦官干预政权,这与唐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是没有皇位斗争,宗室相残;第三是没有藩镇割据,没有地方将领拥兵自重;第四是没有诸如五代十国时期的禁军作乱 。就以上几点看来,宋朝似乎是一个颇为不错的朝代 。但事实并非如此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历朝历代都要面临两方面的矛盾,一是外患,二是内忧;并且大多数朝代,特别是统一的朝代,都是内忧远重于外患 。宋朝则是一个例外,整个宋朝都是外患重于内忧 。外患来自辽、金和西夏对北部边境的侵略 。宋朝军队的战斗力差的惊人,这些战争一直是胜少败多,甚至屡战屡败;不得已,只好同辽、金和西夏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 。整个宋朝一直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并不是说明农民生活得都很好,而是因为这些阶级矛盾,这些“内忧”被外患这一主要矛盾掩盖了 。宋朝多昏君,昏君以外的皇帝,也大多没有太大的作为 。这些皇帝之所以“昏”,之所以没有作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看到外患这一主要矛盾,而仍然把“内忧”作为重中之重 。看来后来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并不是他的“创新”,而是有着老祖宗的 。
以前看一些历史书,很多史学家指出宋朝致命的弱点是“北宋无良将,南宋无良相”,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细细想来,还是很有道理的 。宋朝建立后,赵匡胤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不使宋朝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他和他的幕僚们思考很久,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温和地削夺各地将领特别是节度使的兵权,“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尽人皆知;并将大量军队集中到京城,即所谓“守内虚外” 。然后又实行“三司”领兵,枢密院调兵的制度,两者之间互相牵制 。并且实行“兵无常将,帅无常师”,各地将领之间调动频繁,甚至士兵不知自己的将领姓甚名谁 。以上的措施还是有一点好处的,就是避免了节度使拥兵自重,保证了皇权和政权的稳固,避免了短命王朝的命运 。但其代价则是异常沉重的,一旦打起仗来,政府常将一些文臣调到前线,指挥军队;这些文臣大多没有指挥才能加之军队操练不勤,老弱残兵多,战争后果可想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