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经典及鉴赏 古代诗词鉴赏常见的术语有哪些( 四 )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
本诗通过对六朝古都金陵现状的描写,借古讽今 。诗人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 。首句写景,描写的是秦淮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
古代诗词名句经典赏析,句句都很精彩,您最爱哪一句古代诗词名句最爱以下诗句: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赏析:年轻时离开家乡年老才回来,一口乡音未改两鬓已是疏落苍白 。“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赏析: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前句写你问我什么时候会回去,我却没有准确的时间可以告诉你,“期”字两次出现,友人问询归期,促其早归,盼归之情十分真切;诗人回答,没有准确日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这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归的愁苦跃然纸上 。次句写出了极富形象性的原因:因为巴山下了大雨,这雨几夜没停,所以江河湖泊池塘都水满为患了!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何当”一词表愿望,“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 。此联跨越上联郁闷、孤寂之心境,而去设想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 。未来的乐
,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重聚时的乐 。诗句明白如话,却又曲折、深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
4、“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赏析: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此联先交代握别的时间和地点,次写彼此分别,愁上心头的况味 。地点是扬子江边的渡口,时间是春天,正是杨柳依依的季节 。在这大好的春天,朋友之间却要分手,心中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 。那依依袅袅的柳丝,那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在写景中,深寓着别情离绪,故有“杨花愁杀渡江人” 。“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极致 。……
5、“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赏析: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此联即景生情,扬子江头,已是愁绪万千,离亭宴上,更是难舍难分,欲言又止 。“风笛”“离亭”都具有特殊意蕴,烘托了离人的特殊心境,实在是信手拈来,妙手天成 。
以上供参考 。
十首高中课外古诗词及鉴赏1、江上
宋代: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
鉴赏: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绪 。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
2、蚕妇
宋代: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
鉴赏:这是一首言简意赅的讽喻诗,诗人借养蚕妇女的所见所感,把养蚕人衣不蔽体,不养蚕人却穿着满身绸缎加以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 。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