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尾因素|翘尾效应

翘尾因素(翘尾效应)
在做物价分析研究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一个术语叫做翘尾因素 。有不少采访人员、同事以及同业朋友向我询问翘尾因素的问题,有的不清楚翘尾因素的确切含义,也不太明白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本文力求较为详细地解读翘尾因素及相关影响,并计算出2020年每个月份CPI和PPI翘尾因素 。


翘尾因素的含义
翘尾,顾名思义,直意就是尾巴上翘的意思,在经济分析中的含义为滞后期的影响作用 。翘尾因素通常使用于价格分析,常见于CPI、PPI以及股指行情等,具体指上期价格变动对本期价格同比涨幅的影响程度 。由于物价上涨是常态,这样的滞后影响通常形成百思特网上翘的特点,所以称为翘尾因素 。
以年度价格波动为例,如果上年度物价整体趋于上涨,那么上年度价格变动带来的影响通常将抬升本年度物价同比增速,这是正翘尾因素 。以图1为例,在物价上涨过程中,上年度的前半年物价水平低、后半年物价水平高,那么全年平均物价水平就会高于上半年而低于下半年 。即便本年度物价不再上涨,全年与上年末持平,那么本年度平均价格水平仍将高于上年平均物价水平 。高出的这一部分不是今年价格上涨导致的,而是上年度物价上涨带来的翘尾因素抬升的 。这就是典型的翘尾现象,形成上翘的特征 。


图1 正翘尾现象
翘尾因素|翘尾效应

数据来源:作者整理作图
但物价不是永远在上涨,也会有下降的时候 。以图2为例,如果上年度物价整体趋于下降,上年度的前半年物价水平高、后半年物价水平低,那么全年平均物价将低于上半年而高于下半年 。即便本年度物价走稳,全年与上年末持平,那么本年度全年平均物价水平将低于上年平均物价水平 。下降的这一部分不是今年价格下跌导致的,而是去年物价下降带来翘尾因素走低的作用 。这个时候就看不到上翘的状况,而是下跌的 。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翘尾因素都上翘,也有下跌的时候 。严格意义上讲这一现象被称为"翘尾"可能不够准确,更应该理解为"滞后"因素、"时滞"因素等 。


图2 负翘尾现象
翘尾因素|翘尾效应

数据来源:作者整理作图
翘尾因素在经济研究中的意义
在经济研究中,翘尾因素用得最多的领域是年度和月度的物价分析 。使用翘尾因素分析的目的是区分物价涨幅中上年度物价变动情况带来的影响程度,区分出本年度真实的物价涨跌状况 。
年度物价总指数是年度内12个月物价同比涨幅的平均值,而月度物价同比涨幅是每个月份与上年度同月份的物价比值 。以2019年CPI为例,1-12月份CPI同比涨幅分别为1.7%、1.5%、2.3%、2.5%、2.7%、2.7%、2.8%、2.8%、3%、3.8%、4.5%、4.5%,2019年全年CPI同比涨幅为这12个月的算术平均值2.9% 。但这一数值不能准确反应2019年物价的实际变动情况 。
由于2019年1月CPI同比涨幅是2019年1月物价水平与2018年1月物价水平的比值,其中包含了2018年2-12月的物价变动情况;同理,2019年2月CPI同比涨幅包含了2018年3-12月的物价变动情况;2019年3月CPI同比涨幅包含了2018年4-12月的物价变动情况……这些涨幅都是2018 年度物价波动带来的翘尾因素影响,都被计入了2019年物价同比涨幅中 。
因此,2019年CPI同比涨幅2.9%中既包含了2019年物价变动情况(新涨价因素),也包含了2018年物价变动情况(翘尾因素) 。只有剔除了翘尾因素影响部分,才能知道2019年物价真实的变动情况 。
通过计算,2019年翘尾因素为0.7%(后文将详细介绍翘尾因素的计算),新涨价因素为2.2% 。从月度波动来看,2019年下半年翘尾因素走低,CPI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猪肉价格飙升带来新涨价因素快速上升(如图3) 。


图3 翘尾因素及新涨价因素
翘尾因素|翘尾效应

数据来源:作者整理作图
翘尾因素与基数因素的差异
在分析同比增速过程中,基数因素与翘尾因素是两个比较相近的术语 。二者共同之处都是指上期变动情况对本期同比增速的影响程度,以至于有不少人把基数因素与翘尾因素混为一谈 。然而,二者差异非常大 。在以年度为计算周期的同比增速中,翘尾因素主要指上年度各相关月份累计变动情况带来的影响,基数因素主要指上年度当期变动情况带来的影响 。
如前文所述,2019年3月CPI同比涨幅包含了2018年4-12月的物价变动情况,这部分变动累计起来就是翘尾因素 。通过计算,2019年3月CPI同比上涨2.3%,其中翘尾因素影响了1.1%,新涨价因素影响了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