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诗词论文 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等在文中的作用( 三 )


画面的“弓”是“宫”字的谐音 , “橼”是“元”字的谐音 。暗示贾元春入宫为妃的生活 。“二十年来辩是非”是说元春到了二十岁时已经很通达人情世事了 。二十岁大概是她封妃的年龄 。“榴花开处照宫闱”以火红的石榴花开照耀宫闱 , 暗喻元春得宠晋封 。在封建时代 , 男人们状元及第 , 女子进宫封妃 , 是人们孜孜以求 , 光宗耀祖的美事 , 但就元春来说这贵为皇妃 , 荣耀异常的背后却是无边的凄凉与寂寞 。那“不得见人”的皇宫禁锢了她的肉体与灵魂 。回家省亲本是天大的喜事 , 然而读者看到的竟是生离死别的无奈 。贾元春至高无上的荣耀汇聚成了权力争斗的焦点 , 上演了“虎兕相逢大梦归”的人生悲剧 。她的一生联系着贾府的兴衰 , 她的显贵带来了贾府的盛况 , 她的死亡也预示着贾府“大厦将倾”的必然 。
再如《金陵十二钗正册》探春的判画是:两人放风筝 , 一片大海 , 一只大船 , 船中一女子 , 掩面泣涕态 。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探春抽的签上题诗云:“日边红杏倚云载” , 众姐妹开玩笑说“必得个贵婿 , 莫不又是一个王妃”这里说的很明白 , 从中暗示了探春远嫁东国 , 成为王妃 。王熙凤的下场是“一从二令三人木 , 哭向金陵事更哀”表明被贾琏休弃 , 死在回金陵的途中 。“可怜金玉质 , 终陷淖泥中”暗示妙玉的遭遇 , 而袭人和香菱呢?一个是“堪羡优伶有福 , 谁知公子无缘”;一个是“自从两地生孤木 , 致使香魂反故乡”暗示了袭人嫁给蒋玉菡为妻 , 香菱则是被夏金桂致死的不幸遭遇 。像这样的例子在《红楼梦》中举不胜举 。
《红楼梦》最终家亡人散的景象也暗藏韵文之中 。《飞鸟各投林》中描述道: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自非轻 , 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 ,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 , 遁入空门;痴迷的 , 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
这种借韵文预示故事、人物的结局给读者一种雾里看花 , 水中望月的美感 , 激发了读者探求其隐喻和奥妙的激情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因为读者对韵文的理解各不相同 , 曹雪芹好像也有意回避韵文的最终解析 。然而这种“有意的回避”却展开了读者与作者共同创作的空间 。但是这种诗谶式的表达方法 , 也有其自身的缺点 。那就是给人展示了一种消极的宿命论的色彩 。
从上文中 , 我们大概了解了《红楼梦》中诗词在整部书中起的作用 , 那么这样一部“诗歌总结”作者给我们展示的诗词观是什么呢?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其高妙之处在于无一不切合诗人的地位、身份、性格 。“好风凭借力 , 送我上青云”的凌云之志也只有薛宝钗具有 , 而“叹今生 , 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 , 凭尔去 , 忍淹留!”的凄恻缠绵便是林黛玉的真实情感 。再看“也宜墙角也宜盆”的清新洒脱正是史湘云的真实写照 。每一首词若非作者的惨淡经营 , 独具匠心 , 是很难达到这完美境地的 。
求论文《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诗词》 谢谢帮忙论文下载的方很多 , 不过一般都不便宜 , 建议你去淘宝的;翰林书店;店铺 。我去那里下载过 , 超级便宜 很快
关于红楼梦的论文摘要: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委婉有致 , 从容细腻的笔调 , 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物形象 , 尤其对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刻画 , 无不渗透着曹雪芹大量的心血 。寄人篱下的林黛玉有着常人共有的自卑 , 她无法排解自己是外人的心理 , 处处谨小慎微 , 生怕惹出事端 , 但小女子强烈的自尊心又不能让她唯唯诺诺 , 她必竟也曾是名门闺秀 。即使是寄人篱下也摆脱不了小姐脾气 , 她尖酸刻薄 , 心胸狭窄 。敏感多疑是她复杂的心理体现 , 令人欣慰的是林黛玉的尖酸刻薄也有可爱之处 , 一方面是小女子任性霸道的天性 , 更重要的是恰恰反映出林黛玉的坦率、纯真、和不畏强权的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