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诗词论文 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等在文中的作用( 五 )


二、坦率、纯真、不畏强权的个性让她的尖酸多了几分可爱 。
林黛玉的尖刻只是表现在语言上的 。这是曹雪芹用来塑造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的率真、多才机敏等侧面时能运用一种手法 。并不能说明林黛玉就是一个狭隘、自私、内心歹毒的妇人 。
首先黛玉挖苦、讥笑、讽刺的对象不是达官贵人 , 便是溜段拍马之流 。当贾宝玉将北静王就赠的圣上所赐的一串名贵念珠送给她时 , 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周瑞家的送宫花 , 她首先注意的不是宫花的精巧 , 而在意是否是别人挑剩下的 。她嘲讽宝玉听戏时"装疯" , 打趣那些有权有势的人 , 蔑视世俗人情等敏感、尖刻和孤傲 , 不仅反映出她的洁身自持 ,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 而且也是对权势的一种反抗 。
其次 , 林黛玉常常是喜怒爱憎形于色、见于言 , "见一个打趣一个" , 她常以"比刀子还厉害"的语言去挖苦人 , 处处事事与人计较 , 固而被看作"刻薄"、"小心眼" 。但若仔细考究起来 , 却大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而已 。或是一个高傲的小女子任性的天性 , 我们应看重的是她常常一语道出事情的真相 , 不给那些看风使舵、诌上媚下、欺弱凌贫、心术不正之徒留一点余地 。这不仅是她疾恶如仇的品性的自然表现 , 而且还说明她胸怀坦荡 , 心有所思、口有所言 , 常把自己的心灵毫无遮掩地坦露出来 。
再次 , 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无下尘 , "其实她是很谦和的她人坦率真 , 见人以诚 。她尊重自己 , 也尊重别人 。香菱是宝钗的丫环 , 向黛玉请教学诗 , 黛玉却热诚相接 , 并说:"既要作诗 , 你望洋兴叹拜我为诗 。"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 , 她耐心地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点 , 教香菱品诗 , 说明她摒弃了"上智下愚 , 富贵贫贱"的俗见 。她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 , 并圈定篇目令其阅读 , 批改香菱的习作 , 堪称是"诲人不倦" , 她待人宽厚 , 从不与人心存介蒂 。故史湘云把她称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 , 她有点不悦 。可过了一会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四房 , 便又"与湘云同看" , 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 , 尤见其天真笃实 。本为情敌 , 无嫌犹猜 , 但在宝钗略表关怀 , 予以训导之后 , 她便开诚布公 , 肝胆相照 , 和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 , 并引咎其责:"你素日待人 , 固然是好的 , 然我是个多心的 , 只当你心里藏奸 。从前日你说杂书不好 , 又努我那些好话 , 竟大感激你 , 往日竟是我错了 , 实在误到如今" 。此后 , 她对宝钗如亲姐姐一般 , 连宝玉也感到惊奇 。这又是何等的宽厚和深厚坦白!
三、皎美的容颜、浓郁的诗人气质造就了一个内慧外秀的“红颜” 。
《红楼梦》第三回"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 , 黛玉"年貌虽小 , 却举止不俗 , 身体面庞虽弱不胜衣 , 却有一段风流态度" , 黛玉之美已见端睨 。
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描绘黛玉之美 , 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突出黛玉的绝世美丽 。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 , 我今日算看见了!"通过"写虚"的形式给人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 。再从宝玉眼里看见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 态生两靥之愁 ,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 , 娇喘微微 。娴静似娇花照水 , 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 , 病如西子胜三分 。""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 。
林黛玉之美 , 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 , 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 , 学识渊博 。她爱书 , 不但读《四书》 , 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 , 不仅熟读成诵 , 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 , 且亦识谱 。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 , 融进林黛玉的性格 。但林黛玉又完全区别于历代的才女 , 这就是曹雪芹赋予她悲剧命运和叛逆精神的个性特征 。在大观园里 , 她与薛宝钗可谓"双峰对峙 , 二水分流 , "远远高也于诸裙钗 , 在博学多识方面 , 可能略逊宝钗;但在诗思的敏捷 , 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 , 林黛玉却是出类拔萃、孤标独树的 。诗社每次赛诗 , 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作祟 , 所激赏 , 因而不断夺魁 。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 , 是由于她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像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 , 她只一触到 , 立即就产生丰富的想像;新奇的构思和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尤其可贵的是 , 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 。她的《白海棠》诗 , 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 , 亦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 。尤其是"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 , 最为传神: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 , 也是自我心灵的独白 , 她有铭心刻骨之言 , 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 , 就是对同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 , 也羞于启齿 , 只有闷在心里 , 自己煎熬 。这便愈显其孤独、寂寞和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