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山水画|元代山水画赏析( 二 )


元代山水画|元代山水画赏析

《古木幽篁图》元 倪瓒 纸本墨笔 纵88.6厘米 横30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一平坡之上立一巨石 , 石边一寒树独立 , 树旁又有双竹挺立 , 并分向左右弯曲生长 , 其周围亦有细篁数丛 。构景简洁是倪云林画的突出特色 , 此图亦通过一石、一树、数竹这极简之景构成一个荒寒萧疏的意境 。画中笔法疏率 , 画树以鹿角法 , 画石以折带皴 , 二者皆用淡墨干笔 , 画竹叶亦以轻盈简率的介字点法 。此图中上方有作者自题诗一道:“古木幽篁寂寞滨 , 斑斑鲜石翠含春 。自知不入时人眼 , 画与皎溪古遗民 。”
元代山水画|元代山水画赏析

《容膝斋图》元 倪瓒 纸本水墨 纵74.4厘米 横35.5厘米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少小聪明, 早年专意读书, 家中清秘阁藏书数千卷, 经史子集, 佛道经典, 他都专心阅读批校, 所藏法书名画, 亦悉心临学 。其书法天然古淡, 有魏晋人风格 。倪瓒隐居于太湖四周的宜兴、常州、湖州、松江一带, 常领略这里秀丽清幽的湖光山色, 他的画也多取材于此 。此画分近、中、远三景, 近处作平坡, 上植数枝树木, 间或缀以茅舍亭阁; 远处作峦头或低矮的土坡 。作为近景与远景之间的过渡部分则多为大片空白, 不着一墨, 是为湖水 。


元代山水画|元代山水画赏析



《水竹居图》元 倪瓒 纸本设色 纵55.5 厘米 横28.2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倪瓒宗法董源 , 参以荆、关 , 创折带皴法 , 常写萧疏简远的景色 , 为“元四家”之一 。此图写一仙居景致 , 平静的水面环绕着一段坡石 , 几株大树簇生其上 , 枝叶扶苏 。树后一岸边空地上 , 树间茅舍掩映 , 屋后竹林茂密 。远处高大山坡下 , 林木葱郁 , 相比而生 。整个画面弥散着幽静、清凉的气氛 。画中笔墨沉实 , 赋形具体 , 为画家中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


元代山水画|元代山水画赏析



《雨后空林图》元 倪瓒 纸本设色 纵63.5 厘米 横37.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以画水墨山水见长 , 少作设色 , 《雨后空林图》即为其少有的设色作品之一 。而且 , 倪瓒的多数作品 , 写景极简 , 而这件作品则写高大山川 , 景物丰富 。画面描绘一高大的山岭 , 细瀑从山涧穿石而下 , 汇入山脚一片水域之中 。山前 , 一条小河蜿蜒曲折 , 缓缓流动 , 石桥横跨 , 水波不兴 。两岸地势低平 , 疏林空落 , 林下一间屋舍 , 人去屋空 。画中山石多用披麻、折带皴 , 干笔淡墨 , 浓墨点苔 , 敷色清淡温和 。整个画面布局充实饱满 , 平稳而有变 , 景象开阔 , 意境清淡萧疏 , 雨霁林空之景 , 宛然目前 。
元代山水画|元代山水画赏析

《具区林屋图》元 王蒙 绢本设色 纵68.7厘米 横42.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蒙(约1308—1385) , 元四家之一 。字叔明 , 号黄鹤山樵 , 一号香光居士 。吴兴人 , 赵孟頫外孙 。曾做过“理间”官职 , 系清闲小官 , 因“遇乱” , 归隐黄鹤山(今浙江省余杭县东北) , 入明后 , 下山出仕 , “洪武初 , 为泰安州知州” 。不久因胡惟庸案株连入狱 , 洪武十八年九月死于狱中 , 享年80余岁 。此画设色山涧树林,木屋亭台与淙淙溪流,画面意境清幽宜人,高士隐身于此,其乐融融 。
元代山水画|元代山水画赏析

《春山读书图》元 王蒙 纸本墨笔 纵54.4厘米 横28.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王蒙与黄公望、倪瓒等名家交往甚密 , 曾得到黄公望指点 。王蒙远宗王摩诘(王维) , 对董源、巨然的山水用功尤深 , 能自出新意 , 并且以大自然为师 , 独具面貌 , 是元代末年富有创造性的山水画大师 。其山水布局 , 画得密 , 画得满 , 满而不臃 , 密而不塞 , 用笔繁复而又富有层次和空间感 。《春山读书图》是王蒙在晚期探索一种平面化的山水样式的产物 。这幅作品完全是用短促、干涩且多为解索皴的笔触完成的 , 绝无王蒙以往惯用的渲染和丰富的皴擦 。然而却有一种非常微妙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