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好诗词剪贴板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作文(13)



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五》『交流平台』教学建议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教研室 仇千记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综合性学习单元不安排《回顾·拓展》内容 。于是,六年级下册的《回顾·拓展五》将成为整个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回顾·拓展》,伴随着它的学习,学生们的小学学习生活即将落下帷幕 。
教材编写者抓住时机,为《回顾·拓展五》的“交流平台”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两个话题:一是让学生结合本组课文以及课外的学习,谈谈对科学精神的认识,这是本组课文主题的小结与延伸 。二是让学生交流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收获,或知识能力,或方法习惯,也可以倾诉语文学习中的酸甜苦辣,还可以对自己的六年语文学习情况进行自评与反思……话题二是一个特定内容,其意图是借此“交流平台”让每个学生自选角度对自己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进行一次梳理和总结,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做好准备 。

“科学精神”对小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就是成年人,如果没有具体的人物、事件做依托,也很难说出几条具体的“科学精神”来 。因此,教学第一步,教师最好借助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科学家故事——这些学生人人皆知的具体内容例释“科学精神”的丰富内涵 。如:
——居里夫人在日复一日的烟熏火燎中从一吨多工业废渣中提取0.1克镭,以此证明了放射性元素镭的存在并把它分离出来(本组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 。这是一种刚毅、顽强、执著、热忱的科学精神 。
——炎黄子孙几千年的飞天梦,历经几代人不懈努力,终于在公元2003年10月15日变成了美丽的现实(本组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 。这是一种和衷共济、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
——怀特森先生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一种科学精神: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本组课文《我最好的老师》) 。
——李四光幼年时对村头的大石头的来源产生了疑问,数年后由此发现了长江流域的第四纪冰川活动遗迹(三年级课文《奇怪的大石头》) 。这是一种“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科学精神 。
——爱迪生聚光救母亲(二年级课文《爱迪生救妈妈》) 。这是一种善于动脑、急中生智的科学精神 。
——伽利略年轻时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了比萨斜塔……(四年级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是一种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
……
当学生对科学精神有了一定的理解与体悟之后,布置他们课前从下面两项活动中任选其一,做好交流前的准备工作:一是回顾自己已经阅读或听说过的有关科学家、发明家进行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故事,试着用几个词或一两句话概括其科学精神 。二是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别人或上网搜寻等方式先搜集一两位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再用几个词或一两句话概括其科学精神 。
这样的故事很多,如,鲁班造锯,莱特兄弟制造飞机,富兰克林捕捉雷电等 。
课堂交流时,可以采用“科学精神大家谈”小型座谈会的形式,先让学生在四个小组内交流,以保证每个学生在充分准备之后有一个“口头发表”的机会 。同时,依靠小组的集体力量帮扶个别对科学精神概括有困难或总结不准确的同学 。然后各组推选一位组员——其标准是“所讲故事内容鲜为人知,科学精神认识准确” ——向全班同学交流 。

“小学语文学习收获”的交流话题十分宽泛,学生很容易在交流时出现人云亦云、泛泛而谈的现象,如交流“学到了哪些语文知识”时,会说些“我学会了很多生字,积累了很多好词佳句,背会了很多古诗美文”等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只有骨架、没有血肉的大话、套话 。为避免这种“浮萍式交流”出现,建议教师课前对交流内容做一个细化和提示,布置学生从下面几项具体的列举中,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至两项内容进行认真准备 。
1.小学六年,从十二册《语文》课本中,我们至少学会了大约多少个生字,如果从12个“生字表”中任意抽写20个生字,你有几分把握能够全部默写正确 。
2.小学六年,仅从一至四年级的《语文园地》和五六年级的《回顾·拓展》中你读背了哪些成语、格言、警句和古诗文名句 。
3.小学十二册语文课本中我们学到了哪些古诗,你能背诵其中多少首,不妨做个详细统计(如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