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教学中的各种读 古诗词教学中几种常用的方法( 八 )


需要注意的是,课文虽然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载体,但其主要方面还是阅读 。因此,读写结合点的确定应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置,还应该与高考古诗阅读鉴赏题中的考查热点题型一致,这样就能相得益彰,发挥整体效益 。另外,每课设置古诗阅读鉴赏题题型不能太多,要大胆取舍,争取每课让学生学有所得 。如教《声声慢》,我重点对学生进行“运用叠词有什么好处”的考查;如教《京口北固亭怀古》,我重点对学生进行“运用典故有什么好处”的考查;如教《归园田居》时,我重点对学生进行 “动静结合、远近结合写景有什么好处”的考查等 。
读与写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又是一对孪生姊妹,正是因为这种关系,才有了读与写的结合 。但应该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她们不能闹矛盾 。一是写不能影响读,而应该为了更好地读,以写促读 。二是应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
古诗词教学的读写结合为每一位学生探索出了一条学习语文的有效之路,因为它直接触及语文教学的两大重点,日积月累长期训练,必有成效;读写结合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一条教学的桥梁,老师们精心施教,尽显才华,必得硕果 。总之,读写结合是古诗词教学中最自然最实惠的语言实践方式,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我们唯有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思想 。“大道至简” 。简单教语文,实在是不简单,需要我们下力气进行不懈的探索 。
如何教学古诗词我们现在学习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
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
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
在新韵中
平:发声一声 二声的字 如:吃 池
仄:发声三声 四声的字 如:尺 赤
古韵(依平水韵)
平:上平 下平
如:上平:东同童僮 下平:先前千阡
仄: 上声 去声 入声
如:上声:董懂动孔 去声:送梦凤洞 入声:屋木竹目
中字 平仄皆可 不论

【古代诗词教学中的各种读 古诗词教学中几种常用的方法】

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8句要求对仗 绝句4句相对宽松)
又分为5言和7言
无论是哪一种都分为四种形式
平起入韵式
平起不入韵式
仄起入韵式
仄起不入韵式
注:平起就是 平平开头 仄起仄仄开头 入韵就是指押韵
所有的格律诗全部要求押韵
其中首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其余奇数句不押韵
偶数句必须押韵
押平韵 即尾字是平声字
在格律诗中
有这样一个基本格律
它包含了格律诗的四种形式
仄仄平平仄,仄起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 。平起入韵
平平平仄仄,平起不入韵
仄仄仄平平 。仄起入韵
这个格律的每一句就是可以分别作为格律诗的首句
格律诗有两个基本原则
可以根据这两个原则 推导出格律
1.逢双必反
格律诗的格律形式实质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如此交替循环的规律
5言和7言只是截取了前面的5字或者7字
其中对于特俗形式
平平平仄仄
表面上看是连续了三个平
实质上
平平平仄仄
应该是
平平()仄仄(平)
因为尾字不押韵所以只能把后面的平
反到中间
变化成 平平(平)仄仄....
同理
仄仄仄平平
实质应该是
仄仄()平平(仄)
因为尾字要押韵
所以把反的仄字放到中间
变化成 仄仄仄平平
2.对粘原则
拿5言绝句举例
12句和34句称为对句 23句可以称邻句
参考格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
所谓的对指得是
1句和2句的格律相反
3句和4句的格律相反
注: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平仄相反
粘指的是
2句和3句
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平仄相同
知道这两个原则后就可以推导出任何格律
其中特别注意
对于首句入韵
第二句偶数句也是入韵
所谓的平仄相反 我说过只是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即可
7言就是在5言的前面加上 平平或者仄仄
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律诗基本上就是绝句X2
绝句是1
2
3
4
这样的四句
律诗不是
1
2
3
4
5
6
7
8
这样的8句
而是
1
2
3
4
1(5)
2
3
4
这样的8句
其中
如果1句不入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