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泽东诗词的论文 毛泽东诗词论文(13)


以上这些内容充分展示了,无论何时,诗人毛泽东总是走在时代最前列,高瞻远瞩,不断开拓创新,从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
2、下面谈谈毛泽东诗词中有关旧诗体形式方面的改造 。
先说传统旧诗体的改造 。大家知道,我国诗歌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旧诗体在长久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保留了自己的长处;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富有格律性和音乐性等,同时自身也存在着束缚思想,不擅于表达现代生活等缺点,“五四”新诗歌运动来,不少诗人曾尝试过改造旧体诗,但成效甚微 。毛泽东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气度,在自己创作实践中,对旧体诗的改造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 。他不只局限于“旧瓶装新酒”,而是从创作原则、创作方法到题材、主题、意境、形象、语言等多方面都进行了富有革命性而又合乎艺术规律的改造 。成功地解决了旧形式和新内容的矛盾,使传统诗体重新焕发青春 。他的《沁园春·雪》在重庆一发表,立刻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便有力地向世人证明,经过改造的旧形式,完全可以服务于新内容,产生惊天动地的好诗来 。
再以《七律·长征》为例,也可以看到改造后的传统旧诗体在表达上独特的优点 。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如此重大的题材,如果用自由体诗或其它文艺形式,不知该用多大篇幅,多少文字才能表达清楚 。可是毛泽东同志运用格律诗这种形式,还有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仅用八句五十六个字,便把红军长征路上遭遇的艰难险阻情况及战士们在困难面前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活灵活现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这是何等的精炼,又多么的高明!
3、再来说说新诗体的创作 。
毛泽东诗词形式的创新,不仅表现在对传统旧体诗的改造,还亲自带头试写新诗 。他说:“诗当然以新诗为主体 。”那么新诗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他总结了前人经验,吸纳了群众意见,提出“精炼、大体整齐、押韵”作为参考 。他还提出来要在“民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的建议,为新诗的发展方向指明道路 。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指导,还亲自实践,试写新诗 。1963年,在报上看到“南京路上好八连”的英雄事迹,毛泽东很受鼓舞,于是便用新体诗形式写下了《杂言诗·八连颂》 。这是一首以三言为主体,结尾两句为七言的诗歌 。形式自由,字数不限,平仄不论,押韵自由 。全诗颇似《三字经》的韵体形式,吸收古典诗歌中精炼、简洁等特点和民歌的通俗易懂的长征,节奏明快,铿锵有力 。且不说这首诗的艺术高低,单就他那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对于我们今天改革建设小康社会,会有很多启示 。
三、激励奋发图强精神,培养进取向上品质
读毛泽东诗词,大家有一个共同感受,除了艺术上得到美的享受外,更在精神上受到启示和鼓舞 。这在今天的竞争年代尤为可贵 。这种博大的人文精神,是诗人留给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
古人的优秀诗词,那高远的意境,磅礴的气势,雄健的格调,富含哲理的语言,虽然也能为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启迪,但读后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横亘胸中 。这是因为它的主旋律不能激励人们在与逆境冲突中占胜恶运,而是对恶运的不平、无奈和强自压抑的忘记 。毛泽东诗词则不然,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一种激情,时时在血管中涌动、跳跃 。每当读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便会产生积极投身社会,迎战恶风险浪,实现人生最大价值愿望 。干革命无论过去战争年代或和平建设岁月,总会遭遇困难和挫折 。他的诗词中态度非常鲜明:一是不怕;二是战胜 。为我们带来满怀信心和力量 。
说到困难,莫大于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毛泽东的这段话,正好在他的诗词中得到印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这里最关键的是“不怕”二字,尽管有那么多的困难 。更难得的是始终以必胜的信念、乐观主义的态度来对待 。对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一般问题,他总是热情地鼓励:“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即使在遭到挫折甚至挫败的情况下,读他的诗,也会激发勇气,振作精神,坚定意志,百折不挠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神态安闲,处乱不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七律·冬云》) 。在逆境中奋起,充满信心,重新再干 。当工作顺利,有了成绩时,要我们保持头脑清醒,继续努力,取得最后胜利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到庐山》)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要扫作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无论何种情况,都充满着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