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戏水诗词 关于端午节古诗词( 七 )


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 。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 。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 。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 。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这些诗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龙舟竞渡的壮景 。妇女们平时是不出门的,如今也争着来看龙船,银钗耀日;鼓声、红旗指挥下的龙舟飞驰而来,掉如飞剑,鼓声如雷;终点插着锦绮彩竿,作为标志 。龙舟向着标飞快地驰近……近代的龙舟比赛也大抵相同,不过规程稍严格一些 。近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国际龙舟比赛,吸引了各国健儿 。
划龙舟还有其他一些活动 。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庄游玩、集会 。有时龙舟还有各种花样的划法,具有表演的含义 。如广州的龙舟,挽手用桨叶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飞溅;船头船尾的人则有节奏地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一般 。浙江余杭县龙舟,有的是让人把龙尾踩低,使龙头高翘,船头的急浪便从龙嘴中喷吐出来,如龙吞云吐雨一般 。
唐、宋、元、明、清各代帝皇,均有临水边观看龙舟的娱乐,也属于游戏之类 。《旧唐书》中记穆宗、敬宗,均有“观竞渡”之事 。《东京梦华录》卷七,记北宋皇帝于临水殿看金明池内龙舟竞渡之俗 。其中有彩船、乐船、小船、画舱、小龙船,虎头船等供观赏、奏乐,还有长之四十丈的大龙船 。除大龙船外,其他船列队布阵,争标竞渡,作为娱乐 。宋张择端《金明池夺标图》即描绘此景 。又明代皇帝,在中南海紫光阁观龙舟,看御射监勇士跑马射箭 。清代则在圆明园的福海举行竞渡,乾隆、嘉庆帝等均往观看 。
又有夜龙舟 。在浙江武进,过去有夜龙舟,在四面挂起小灯以竞渡 。四川五通桥从1982年起出现了夜龙舟,在舟上装电灯,配焰火,漂浮河灯,辉煌夺目 。浙江少数地方还于水上设堆堆浮焰,让张灯结彩的龙舟从焰中穿过 。
又有旱龙舟,是在陆地上进行的模拟龙船比赛的活动 。如《南昌府志》载:“五月五日为旱龙舟,令数下人异(y6,共同拾东西)之,传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钱祈福,竞以爆竹辟除不祥 。”浙江武义县,过去也有旱地推端午船之俗,也认为可除邪祟 。另广东的佛山、东莞、信宜都有旱地划龙舟之俗,实际上是一种舞蹈,但日期不一定在端午 。佛山秋季秋色时的旱地龙舟最为壮观 。又如《徽州府志》载:“五月五日,迎神船逐疫,船用竹为之,袭画状似鳅,以十二人为神,载而游绪市 。”另有把小型旱龙船给小儿做玩具的 。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般歌流传 。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 。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流传于广西北部桂林、临桂等地的龙船歌,在竞渡时由众桡手合唱,有人领呼,表现内容也多与龙舟、端午节俗有关,歌声宏远动人 。《广西民间音乐选集》中收有临桂县(4龙船歌》组曲,如号子般的节奏鲜明、热烈,唱起来必定十分动人 。
另外,还应说一下女龙舟 。在过去,许多地方的龙舟竞渡均不许妇女参加,认为妇女接触龙舟很不吉利 。如今各地都出现了女子龙舟队,英姿讽爽的女人们奋勇争光,争夺第一,丝毫不弱于须眉男儿 。
与春节有舞龙也有舞凤一样,端午有龙舟也有风舟 。风舟的来源如上述,是源于远古的乌舟、鷁舟 。古代宫廷中有凤阿(如《天府广记》中记明代宫廷便有),民间有风船竞渡 。《粤囊》载:“龙舟以吊大夫,风船以奉天后,皆与五日为胜会 。庚午之夏,番禺石桥村入聚万金,制风船,长十丈,阔丈三,首尾高举,两舷重翼为舒敛,背负殿宇,以奉天后,游各水乡 。”1964年后香港又出现了风艇赛 。这种风艇艇身稍短,可坐16名队员,饰有风头、风尾,由女队员竞渡 。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比赛形式,合龙凤呈样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