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疆》读后感怎么写?( 三 )


这部书的结语,作者这样说:“结语不是结论,任何真正的旅途都不会有结论” 。他讲完路上的种种见闻后,只是一声轻轻的苦笑 。他说:“一连讲了那么多地方,一定夹杂着太多的错,但即便把所有的错加起来,也抵不过一个事实:我们对欧洲的了解,远远超过欧洲对于中国 。”
接着讲了许多故事,其中一个是这样的:一个中国学生在欧洲某个国家留学,一天新来的教授扫视过教室的各国学生,独独对他进行了一系列有关中国的盘问 。这位学生艰难地回答了一半显然被广泛误解了的问题,然后说:“另一些问题不是误解,随着中国的富强将会逐步解决的”“那么,什么是你们富强的标志呢?”教授紧追不放 。学生突然觉得有点心酸,说:“我不是政府官员,回答不了这么大的问题,只想到一个最起码的标志,到了那时,中国留学生将不会在教室被单独挑出来,接受那么多盘问 。”
作者认为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文华的隔膜 。然而,这个隔膜的“死点”不在古典学理的译介,不在陶瓷、丝绸的喜好,也不在社会数据的把握,在中国人的群体心理结构所衍生的个人日常情感方式 。因为它既是中国文化的历史积淀,又是中国文化的创造基座,既给中国文化带来了血色,又带来了耻辱和尊严 。
我没有余秋雨的深度与广度,不懂得中西文化上的事情,但他那种对中国文化前景的焦虑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而我现阶段唯一能做的只有读书 。
希望所有热爱我们这个专业、喜爱文学的朋友翻翻这本书,翻翻我们的历史文化 。

《行者无疆》读后感怎么写?


喜欢余秋雨先生的书,他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的传递 。他带给了我们一场世界各国的文化盛宴 。让我们了解那段历史,那段被风沙掩埋的'历史 。历史是过去了,但历史应该也值得被我们铭记 。不管那段历史是屈辱还是辉煌,它都已过去,我们要做的就是吸取教训,正确的大步向前 。文化不是空洞的华丽的辞藻,不是富丽堂皇的建筑,是那种真正能触动心灵的事物 。《行者无疆》这本书,每一篇游记篇幅不长,却总能给人以回味,咀嚼的空间 。每一方异乡土地似乎在作者笔下都包含着深邃的文化气息,授人以探索的启迪 。这便是脱俗于一般游记散文的轻描淡写,抑或走马观花式的长篇累牍 。因而在回味中夹带着思索,在思索中让人明智 。
捧起一本记叙了漫漫行程的游记,便仿佛打开了一扇引领我们通向新奇的大千世界的窗户 。世界之大,我们无法想象,尤其是文化的差异,更让我们向往 。因为之前从未企及因而渴望已久,不必为如何到达那远在天南地北的目的地而发愁,只需面对充裕的文字,我们想象的翅膀已在不知不觉中伸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