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简介|关于沈从文你还应该知道这些

沈从文简介(关于沈从文你还应该知道这些)
沈从文的作品展示了两个世界,一个是湘西世界,一个是都市世界 。但长期以来,我们只关注《边城》及他的湘西世界,而忽视了沈从文作品的丰富性 。只有在他笔下的都市世界与湘西世界对照下,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湘西小城的人性美 。

【沈从文简介|关于沈从文你还应该知道这些】

他认为自己始终与都市文明有一种隔膜,他将这种隔膜称为"乡下人”和“城里人”的隔膜 。然而,他对这两个世界的塑造都是独特而成功的,因为他没有把眼光仅仅局限在湘西 。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的“人性的扭曲”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印照下得以显现 。正是他这种内涵的哲学思辨,构成了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 。当他把小说创作视点由“湘西世界”转移到都市社会时,沈从文毫不掩饰地表达他对都市的情感厌恶和道德批判 。
沈从文简介|关于沈从文你还应该知道这些



01
沈从文的都市世界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他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凉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
沈从文描写都市生活的小说,如《第二个狒狒》、《如蕤》、《八骏图》等,这类小说讽刺性强;他还有一类小说,在展示湘西原始的民风和朴素的人性时,暗带对人生的些许哀怜,如《萧萧》、《丈夫》;而《月下小景》、《菜园》等,对愚昧的习俗和黑暗的现实进行了批判 。但真正奠定沈从文在文学史上地位的,是《边城》这一类“牧歌”小说——以湘西的人情、自然、风俗为背景,旨在展示淳朴的人性和理想人生情态 。1934年完成的《边城》,是这类“牧歌”式小说的代表,也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 。
沈从文读过两年私塾,正规教育仅是小学,他的知识和智慧更多是自然和人生这部大书给他的 。他认为自己始终与都市文明有一种难以消除的隔膜,他将这种隔膜称为“乡下人”和“城里人”的隔膜 。他与“城市”的隔膜,不仅仅是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悬殊和所谓文明教养的差异,最根本的是他与城市人在生活、经验、知识乃至价值观上具有后天无法沟通的天壤之别 。
他以“乡下人”的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 。在沈从文看来,“城市”是民族文化的歧路,“现代化”是人类退化的根源 。他要为现代的都市人呈现另一种生活、另一种人情,在他看来,乡下原始、淳朴、自然的人性和人生,才是民族理想的精神和人生状态,他要展现这种人生的境界,为民族灵魂的再造提供他独特的方案 。他常常说,他的创作是建“希腊小庙”,“这神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
沈从文出生于湘西成名于都市 。他一生的小说创作,大致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人性美的赞颂和讴歌,这主要是他的“湘西小说”创作;二是对摧残、破坏人性美的种种阴暗面或罪恶势力的揭露和鞭挞,这主要体现在其都市小说上 。
因此,沈从文便有两套笔墨:一套用来描绘湘西乡土世界,展示乡村生命形式;一套用来描绘都市世截然不同的情感取向 。而对于这两个具有对立与对照性质的生命世界,沈从文表现出一个在精神归宿百思特网上始终向着“乡下人”的知识百思特网分子对湘西乡土的天然亲近感与认同感;而对文明化的都市世界,沈从文则始终怀有一种无形摆脱的敌对情绪与潜在的恐慌感,代表一个有湘西“乡下人”向城市“边缘人”转化的知识分子寻找精神归属的陌生感与荒诞感 。无论是叙写人性美还是人性扭曲,沈从文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痛惜人性的失落,呼唤人性的复归,而在他构筑的两个鲜明对立的世界表现了自己对人性问题的独特思考 。
沈从文这两个世界的塑造都是独特而成功的,因为他没有把眼光仅仅局限在湘西,单纯地在世外桃源中描绘人性的善与美,而是从湘西走向现代都市,以都市世界的参照,以一个现代文人的眼光返顾湘西的文化体系和趋向,从而使他获取了超越于自身乡土文化锻造的人格模式,同时又将批判的锋芒指向都市文化的形态 。正是他这种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 。沈从文这种将原始的乡野文明与新近生成的都市文明互渗互参的描写姿态,为其都市小说提供了比较独特的都市文学视角和文化意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