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的赏析( 七 )


"(桓)温尝问君(孟嘉):'酒有何好,而卿嗜之 '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 。'"如果我们此刻问渊明:"酒有何好,而卿嗜之 "想来他也定会回答我们"但不得酒中趣尔" 。是啊,这"酒中趣"太丰富,太玄妙了:它消除了诗人一天的疲劳;它排解了访友不得的余哀;它使诗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趣;使诗人重又乐观起来,达观起来;它也加深了诗人同邻曲的理解和感情 。主客俱欢,频频举觞;暮色降临,诗人胡乱燃起荆柴,学一个"秉烛夜游" 。满屋烟火之气不仅不使人感到穷酸,反而平添了热烈亲切的气氛 。什么人生如寄之悲,什么故旧凋零之叹,一霎时都悄悄地消融在这人生真谛的通达领悟之中了 。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新的一天开始了,而刚刚开始的新生活不也正如这旭日一般灿烂 这两句是全诗传神的点睛,是乐章的主旋律,是生活的最强音 。
通观五首,官场污秽,而终获补偿的欣慰;生活贫困,却有亲朋的挚情;农事辛苦,而得心灵的满足;人生短暂,乃有人生真谛的彻悟 。真个是"何陋之有" 这样,诗人就把整个隐居生活,不,整个人生的乐趣,包容到他浑涵汪洋的诗情中去了 。这是一种高度的概括,也是一种深刻的揭示 。正是在这种同污秽现实截然对立的意义上,《归园田居》达到了完美和谐的艺术意境,开拓出一片"浩浩落落"的精神世界 。
诗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心中也不是消弭了一切矛盾的静穆世界 。诗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在与世族社会相对立的理想田园世界中,他终于发现了自己人格的尊严,朋友的挚情,无地位尊卑,无贫富悬殊差别的人际关系,无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人生理想 。这是陶诗思想意义的集中反映,也是陶诗平实,质朴,清新,自然风格的源泉 。
他描绘的是常景 。茅舍草屋,榆柳桃李,南山原野,犬吠鸡鸣,这些在高贵的世族文人看来,也许是难登大雅的,诗人却发现了蕴含其中的朴质,和谐,充满自然本色情趣的真美 。
他抒发的是真情 。他不是以鉴赏者那种搜奇猎异,见异思迁,短暂浮泛的感情去玩赏,而是以一种乡土之思去体察,去颂赞 。所以,他的感情执着,浑厚,广阔,专注 。周围的一切都是他生活中无言的伴侣,启动他心灵深处的共鸣 。
他阐释的是至理 。他理解到的,就是他付诸实施的 。他耿直,不孤介;他随和,不趋俗 。他从不炫耀,也无须掩饰 。辞官场不慕清高,本"性"难易也;乐躬耕为的使心"愿无违";避交游只图弃"绝尘想";悲人生,因为他留恋这短暂,充实的生活 。"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五柳先生传》)我写我心,仅此足矣 。
归园田居其一 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一共几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写的层次如何《归园田居其一》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一共四句,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田园风光画面 。描写的层次是先描写近景,然后由近及远地描写远景 。
《归园田居其一》
魏晋 陶渊明
原文: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译文: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
《归园田居》|其一的赏析

扩展资料:
《归园田居其一》创作背景: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 。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