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完整的有带诗的译文( 二 )


登高望远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脱俗的兴致油然而生 。宴会上排萧声响起,好象清风拂来;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遏止了白云飞动 。象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象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 。(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展美景,尝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 。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 。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明白了兴衰贵贱都由命中注定 。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 。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的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呵,命运不好,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 。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 。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君子洞察先机,通达事理罢了 。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 。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 。孟尝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 。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 。我羡慕宗懿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 。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 。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 。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 。今天我饶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 。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 。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高山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 。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 。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 。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 。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 。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词语解释】
[编辑本段]
江:指赣江 。
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
物:四季的景物 。
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
【写作背景】
[编辑本段]
王勃,字子安 。“初唐四杰”之一,少有才名,以诗赋居长 。《滕王阁赋》是其力作,也是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写此文,正是王勃探寻父亲途中,路经南昌,恰逢洪都府知府阎公重修滕王阁,莅临其宴,一气呵成此赋,王子安之才气当时技惊四座,使阎公目瞪口呆,惊为绝世奇才 。后一年,王勃渡海时不慎坠水身亡,终年 27岁 。
【结构】
[编辑本段]
第一节点题——第二节近境——第三节远近结合——第四节远境感悟——第五节抒怀励志——第六节自我介绍兼回收题意——第七节收篇致谢 。
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问题 。先通过点题,让读者明了当时所处的境况 。接下去描写近境,以人的眼目为支点,由近至远,第二、三、四节也就顺理成章的现形出来了,这是一个层次感的问题 。这样的处理,条理清楚,而且让人觉得自然 。同样,抒怀也是如此,从第四节下半截浅述至第五节加深到第六节先深又转浅,到第七节不着痕迹的收篇 。都是充满着层次感 。
【评价】
[编辑本段]
此赋描写滕王阁四周景物和宴会盛况,意境开阔,大气悠远 。结尾更是抒写羁旅之情,寓怀才不遇的感恨 。其文始志存高远至结尾意气消沉,可以说是王勃短短人生的实际境况,但消沉而不萎痱,至末句时虽有避世之感却又存希望,也许这就是王子安当时的真实心态吧 。
文由心生,读此赋抚揣王子安的人生,我们会有很多不同的感悟 。此是赋外之言,然读此赋不知王子安心路,当逊色多多也 。在我们读此赋时惊羡王勃的文词绚丽,对仗工整,气势奔放自然时 。我们更应该触摸作者的灵魂深处,感受他写此赋时的心态,在其精美的表像下寻找那一颗孤独的灵魂,及他灵魂深处发出的无望呐喊,也许会更增加此赋的个性魅力,此是很多读此赋者未知之美感矣 。嗟呼,读其文尝不知其心态,实文之悲哀呼?还是读者之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