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技术|无线电是怎样成为文明标志的?( 二 )


无线电技术|无线电是怎样成为文明标志的?

无线电管理部门依据频率划分规定及划分图为各行各业划分频率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频率政策改革之父”——科斯(Ronald H. Coase,1910-2013年),在大学任教期间通过对无线电等公共资源分配方式的研究,于1959年发表了《联邦通讯委员会》一文[5] 。同年,他提出了大名鼎鼎的“科斯定律” 。其核心思想就是:产权是市场交换的前提 。“科斯定律”为无线电频谱的市场化交易,打下了理论基础 。
无线电技术|无线电是怎样成为文明标志的?

“频率政策改革之父”——科斯
随着移动通信的兴起,无线电频谱资源变得十分抢手 。1989年,新西兰首次对无线电频谱实行了拍卖 。1994年,美国进行了第一次无线电频谱拍卖 。随后,众多欧美国家也开始对无线电频谱的市场化分配进行了尝试,全球电信产业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类无线业务更加便捷、深入地服务于大众 。
2000年,德国的第三代移动通信频谱单笔拍卖成交价高达510亿欧元 。在1994年至2015年间,美国共组织了96场频谱拍卖 。其中2015年的拍卖,为美国政府带来了450亿美元的净收入 。
无线电频谱当然也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 。相关机构通过研究国内1999至2005年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测算得出当时频谱资源的贡献率为4.61%,已经超过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 。然而,我国政府并没有狠抽频谱资源的税,大大降低了我国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成本,这也是国内的手机信号覆盖远远优于欧美国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很多欧美国家的通信网还没有开始建设,运营商就因为获得频谱资源而背上了巨额债务 。
马可尼: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先驱
无线电远距离通信的成功是20世纪文明的标志之一,它让世界的距离前所未有地缩小了 。横越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的成功,则被历史学家看成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技术事件,而马可尼正是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代表性先驱 。
马可尼出生在意大利博洛尼亚一个富有的家庭 。他虽没有接受完整的学历教育,但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里不但设有私人图书馆和实验室,在他十几岁时,更是聘请到博洛尼亚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奥古斯托里吉(Augusto Righi)当家庭教师 。
无线电技术|无线电是怎样成为文明标志的?

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 图片来源:Wikipedia
德国物理学家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1857-1894)在1886至1889年间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发现的电磁波引起了马可尼的兴趣 。1895年马可尼在家中开始了实验,实现了无线电波的发送与接收,并逐渐把收发距离扩大 。但是向意大利政府请求资助未果,于是马可尼和母亲去英国寻求机会 。
1896年2月,马可尼到了伦敦,并幸运地得到了英国邮政局总工程师威廉普利斯(William Preece)的赏识与帮助 。他在英国持续实验,改进了装备的性能,扩大了传输的有效范围,大大增强了通讯的应用价值,并得到了英国海军和陆军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为他在次年成立公司打下了基础 。
1899年3月,马可尼首次跨域英吉利海峡,完成了英国与法国之间国际性的无线电通信 。1901年12月12日,马可尼成功地用摩尔斯电码传输无线电信号,把字母“S” (摩斯码为“嘀-嘀-嘀”)从英国康沃尔郡的波特休发送到加拿大纽芬兰的圣约翰斯,首次跨越了大西洋,距离远达2100英里(3381km),轰动了世界 。1907年10月,马可尼进一步开辟了英国和加拿大之间横跨大西洋的商业无线电报通讯业务 。
无线电技术|无线电是怎样成为文明标志的?

马可尼建造的第一个无线电发射器,可以通过摩尔斯电码传输无线电信号 。
1909年,因对无线电报发展所做的贡献,马可尼和德国物理学家布劳恩(Karl Braun,1850-1918)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马可尼回到意大利为军队效力,1916年升任海军司令部中校 。从这一年起,马可尼开始了波长10米以下的无线电技术研究,从而奠定了现代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的基础 。1919年,马可尼在中国上海设立公司,经营电子管、整流器及其他无线电产品 。
1922年,马可尼的公司做为出资方之一,参与组建了英国广播公司,即BBC 。
1929年,马可尼被封为侯爵,担任意大利皇家学院院长 。
1933年,马可尼在其全球旅行途中曾到访中国,所到之处受到军政界与学术团体的热烈欢迎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