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制礼作乐|带你了解周公“制礼作乐”( 五 )


周初统治者文王等,吸取商纣“淫祀残民而亡”的历史教训,到了武王之后周公摄政时,更是大肆张扬礼仪,在祭祀制度中注入了“敬德保民而王”的礼乐核心内涵,对人伦的重视取代了对神灵的重视;对礼的尊奉,胜过于对神的敬畏 。在以血缘氏族为基础的宗法制下,西周社会确立了周王室贵族统治制度,而宗族的等级关系影响了政治结构,“家国同构”的社会形态形成了,作为宗族单位的“家”与作为政治形态的“国”具有同构性,政治上的君权至上是以宗族上的“父权至上”为支撑的,同时也是以嫡长子继承权为根基的 。所以,维护宗法和政治体制的礼乐文化便取代了鬼神文化,在制度上发挥其主要的影响作用 。
在礼乐文化中,祖先的地位大大得到提升,可与天相配,对周礼是深入研究儒家创始人孔子已经看出了周朝礼乐文化中祖先地位提高状况,在《孝经?圣治章第九》中,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 。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祀祖配天,将祀祖与祭天并列,这显示了神灵文化的权威性下降,而人伦礼乐文化的地位上升,祭祀祖先显得非常重要了 。
与此相应,伦常道德也比敬神的原则显得更为重要,以往所重视是仔细规范的祭祀神灵的仪式,而周时,孝悌观念却成了最重要的,成了所有人都必须尊崇的伦理原则 。周公在论述君修“九德”(《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中记载的九德:“心能制义曰度,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赏庆刑威曰君,慈和遍服曰顺,择善而从之曰比,经纬天地曰文 。”)时,将“孝悌”是列在前面:“一孝,孝子畏哉,乃不乱谋;二悌,悌乃知序,序乃伦,伦不腾上,上乃不崩 。”(《逸周书?宝典》)在周公制定的礼乐文化中,“孝悌”为立国之本,而祭祖则为教孝之道 。祭祖既是行孝道的方式,也是对后辈进行孝道教育的非常有效的途径 。《礼记?祭统》曰:“夫祭,其教之本与!是故君子之教也,外则教之以尊其君长,内则教之以孝于其亲 。”周人对祖先祭祀活动的重视大大提高了,相比之下,祭祀神灵的重要性显然没有像殷商那样处于主导地位了 。因为周公等周朝统治者发现,礼乐文化比敬神活动更能直接地维护等级关系,维持稳定,巩固周王室的统治秩序 。周公说:“礼乐既和,其上乃不危 。”(《逸周书?本典》)这说得再明显不过了 。
周公制礼作乐|带你了解周公“制礼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