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两首分别积累送别诗边塞诗思乡诗( 五 )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 , 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 。“瀚海阑干百丈冰 , 愁云惨淡万里凝” , 用浪漫夸张的手法 , 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 , 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 , 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 。"中军置酒饮归客 , 胡琴琵琶与羌笛" , 笔墨不多 , 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 。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 , 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 , 且歌且舞 , 开怀畅饮 , 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 。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 , 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 , 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 , 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 。“纷纷暮雪下辕门 , 风掣红旗冻不翻” , 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 , 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 , 在白雪中显得绚丽 。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 。这两句一动一静 , 一白一红 , 相互映衬 , 画面生动 , 色彩鲜明 。“轮台东门送君去 , 去时雪满天山路” , 虽然雪越下越大 , 送行的人千叮万嘱 , 不肯回去 。“山回路转不见君 , 雪上空留马行处” , 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 字字传神 , 含蓄隽永 。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 , 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
这首诗 , 以奇丽多变的雪景 , 纵横矫健的笔力 , 开阖自如的结构 , 抑扬顿挫的韵律 , 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 , 不仅写得声色宜 , 张弛有致 , 而且刚柔相同 , 急缓相济 , 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 , 化景为情 , 慷慨悲壮 , 浑然雄劲 。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
搜集:描写春天、送别、思乡的诗歌 , 还有李白、李清的诗很详细:1.春眠不觉晓 , 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 , 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 , 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 , 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 ,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 , 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 , 吴姬压酒劝客尝 。
金陵子弟来相送 , 欲行不行各尽觞 。
清君试问东流水 , 别意与之谁短长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 , 来从楚国游 。
山随平野尽 , 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 , 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 , 万里送行舟 。
《赠卫八处士》 杜甫
十觞亦不醉 , 感子故意长 。
明日隔山岳 , 世事两茫茫 。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
圣代无隐者 , 英灵尽来归 。
遂令东山客 , 不得顾采薇 。
既至金门远 , 孰云吾道非 。
江淮度寒食 , 京洛缝春衣 。
置酒长安道 , 同心与我违 。
行当浮桂棹 , 未几拂荆扉 。
远树带行客 , 孤城当落晖 。
吾谋适不用 , 勿谓知音稀 。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 , 问君何所之 。
君言不得意 , 归卧南山陲 。
但去莫复问 , 白云无尽时 。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 , 
泛泛入烟雾 。
归棹洛阳人 , 
残钟广陵树 。
今朝为此别 , 
何处还相遇 。
世事波上舟 , 
沿洄安得住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