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首经典诗词欣赏、、急( 六 )


为了控制蒙古纳贡使团的次数和规模,他们来华的路线和入境点、他们在朝廷呈献时的礼仪、朝贡品应付的价格、以及送给部落领袖及其使者的礼品,明朝廷都制订了细致的规定 。例如,兀良哈诸卫获准每年派使团两次,每次300人,一次在皇帝生日时,一次在中国的元旦 。但是这类规定从来没有严格实施过,也没有用于更远的东蒙古人和瓦剌蒙古人[42]。蒙古使团一般呈献马、家畜作为贡品,要求报酬、礼品、官职和贸易特权 。朝廷以钱钞、白银、丝绸、纺织品、官品和官衔赏赐给部落领袖及其使者,以高价收取贡品,并准许蒙古人在指定的地点进行贸易 。例如,在1404和1406年为女真和兀良哈诸部落在开平和广宁设立两个马市 。但是朝廷派的官员(通常为宦官)出于私利,经常改变赐给蒙古人的礼物的规格和他们贡品的价值 。这样就常常引起纠纷和对边境的劫掠[43]。
已在辽东半岛定居的来自泰宁、朵颜和福余三个卫的蒙古人在永乐年间派出了最正规的纳贡使团 。这是因为他们靠中国的礼品、补助和定期贸易为生,而朝廷则需要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以确保北方边境的安全 。根据《明实录》,兀良哈部在某些年份(如1403年、1406年、1413年和1416年)作为一个正式的集体前来朝廷,但一般地说,这些使者被认定是代表个人的,呈献的贡品也多于容许的数量 。兀良哈部的贡品主要是马匹;1414年的一次他们带来了约3000匹马 。兀良哈部的纳贡使团在1410年、1411年、1418年和1422至1424年这些年份停止来华 。中断出现在他们参加了阿鲁台或瓦剌人的叛乱时期,如1422年;这一次他们被阿鲁台征服,被迫参加他的事业 。但是,当和平恢复,明廷继续接受兀良哈的使团,甚至为了保持和平,还容忍偶尔发生的边境劫掠事件[44]。
在阿鲁台统治下,东蒙古人继续与明成祖朝廷保持纳贡关系 。明朝也容忍经常爆发的小的敌对行动,因为他谋求维持边境的和平 。已知阿鲁台早在1408年就派过一个使团,但在1410年征蒙战役中他战败后,他才开始定期派出使团 。在1410年至1424年期间,阿鲁台派了27个使团至明朝廷,此数超过了规定,而且在连续的两年(1413年和1414年)中他共派了11个使团 。贡品主要为马匹 。作为回报,明朝廷赐给他和他的使者纸钞、白银、丝织品和各种生活用品,授予他们官衔并慷慨地酬答他们的贡品 。在1421年、1422年、1423你或1424年明成祖征讨阿鲁台时期,没有纳贡使团来朝 。但一旦战争结束,朝廷又不加指责地接纳他的使团,其中两个使团在1424年8月明成祖死后不久到达[45]。
瓦剌蒙古人也与朱棣朝廷保持纳贡关系,在此同时又几次袭扰边疆进行劫掠 。1408年10月,马哈木派第一个纳贡使团携马匹前来明朝廷;马哈木得到了封地并被赐给一枚王的印玺 。1409年其他两个瓦剌部落领袖也得到类似的封赏 。除了1414年、1416年、1420年和1422年,瓦剌人每年派正规的使团来朝 。这些使团一般来自马哈木,但也有少数是其他部落领袖派出的 。贡品主要为马匹 。瓦剌使团在1414年中断来朝,当时马哈木造反;但在1415年瓦剌人恢复进贡 。1418年4月,在马哈木死后两年,他的儿子脱懽与其他两个部落的领袖来到朝廷,要求继承他父亲的品位 。这一请求被批准,于是脱懽派使团几乎岁岁来朝,一直到了永乐统治的末年[46]。
奴儿干都司
奴儿干辖区
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派人至奴儿干地区招抚,次年各部归附,朝廷任命各首领为指挥同知等职,其后数年,明朝即以此为基础,逐渐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成立了一百三十一个卫,永乐七年(1409年),在当地官员忽剌修奴的建议下,在黑龙江入海口一带成立都指挥使司以统辖各卫,以康旺为都指择同知,王肇舟为指挥佥事 。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统治范围,东南起日本海,并包括库页岛,西至斡难河(今鄂嫩河),北抵外兴安岭 。其对于东北地区的统治并非直接掌管,而仅是在重要地点设军事据点及发展交通路线,各族实质上仍由各部族自行统治,而除少数官员之外,大多数官军人员由当地部族人民担任,中央间或派遣人员加以巡视宣慰各族人民 。明成祖之后,明朝对于东北的经营较不重视,该地官员大多成为世袭而不受中央控制,宣德九年(1434年),正式撤销奴儿干都司 。[25]
女真族
朱棣在位时期把满州诸女真部落纳入纳贡制度之中 。女真诸部落包括定居在鸭绿江西北和长白山之南的建州和毛怜部落;住在松花江和阿什河附近的半务农的海西女真;沿鸭绿江和乌苏里江靠渔猎为生的好战的生女真 。皇帝有四大目标:保持满洲的安宁,以便他能集中精力对付蒙古的威胁;不让朝鲜成为在满洲支配一切的力量;促进诸如马匹和裘皮等产品的交易;在较为发达的女真部落民中传布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