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竹的诗词和绘画作品( 四 )


3.《两虫》诗人: 范成大朝代: 宋代
鹧鸪忧兄行不得,杜宇劝客不如归 。天涯羁思难绘画,惟有两虫相发挥 。
4.《庆元三年奉上孝宗徽号三首》诗人: 真宗朝代: 宋代
金石弃庭,珩璜在列 。绘画乾坤,形容日月 。巍巍功德,赤赤谟烈 。垂亿万年,鸿徽昭揭 。
5.《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韩伯瑜》诗人: 林同朝代: 宋代
母力今衰颖,悲啼得杖轻 。流风存绘画,犹足感焦生 。
6.《导引》诗人: 无名氏朝代: 宋代
中兴五叶,天子肇明禋 。一德格高旻 。宁皇至圣功超古,万国慕深仁 。徽称显号又还新 。功德粲雕珉 。乾坤绘画终难尽,遗泽在斯民 。
7.《苏才翁挽辞二首》诗人: 王安石朝代: 宋代
空余一丹旐,无复两朱轓 。寂寞蒜山渡,陂陀京口原 。音容归绘画,才业付儿孙 。尚有故人泪,沧江相与翻 。
8.《题陈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诗人: 陆游朝代: 宋代
晚生常恨不从公,忽拜英姿绘画中 。妄欲步趋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 。
9.《拜许鲁齐像》诗人: 李思衍朝代: 宋代
玉笋头边懒押班,汗青笔削更重刊 。直言何管雷霆怒,清节不知冰雪寒 。性理晦庵真学术,须眉商岭古衣冠 。欲求绘画耆英手,写过江南子弟看 。
10.《余拉威济取山路归家用光独泝江再和见风吹草》诗人: 程公许朝代: 宋代
冠藤衣葛自萧间,岩壑精神绘画难 。着脚兔许聊试险,同盟鸥社未应寒 。快晴色凝朝采摘,急雨汗流吼夜滩 。近日诗情差觉胜,賸加礲错怕人看 。
菊花诗词作品和绘画作品图在哪儿?这诗嘛有黄巢的《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相信你一定看过《满城尽带黄金甲》本意就是菊花 。。
另外,有《菊花图》是中国清代画家吴昌硕的国画作品 。该画纸本设色,幅面130×59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吴昌硕(1844~1927)近代画家 。初名俊、俊卿,字昌硕、仓石,晚以字行,别号缶庐、缶翁、破荷、大聋、老缶等 。浙江安吉人 。清末曾官江苏安东知县,在任仅一个月,后寓上海 。中年后始作画,擅花卉,取法徐渭、朱耷、李蝉,并受赵之谦、任颐的影响,画风笔墨酣畅,色彩浓重,为"海上画派"的主要代表 。能诗文,长书法,攻《石鼓文》,朴茂雄健,自成一格;精篆刻,能融皖、浙诸家与秦汉印精华,蔚为一代大师 。著有《缶庐集》等 。《菊花图》中画菊花一丛,迎风傲霜 。茂密的叶子烘托盛开的秋菊,俯仰回侧,各显生姿 。花枝穿插自然,花叶浓密有致 。画上有大片题跋,为吴昌硕为自己所作寿图 。图上用篆体书"延年"二字 。年款己丑,为光绪十五年既公元1889年 。钤有"安吉吴俊章"、"吴俊卿印"白文印、"仓石"朱文印
还有画菊出众的,我个人很欣赏的是明代的徐渭,你不妨百度百科一下徐渭就知道了 。
我也就只能帮这些了 。。。
有关竹的诗词和绘画作品

园林建筑的意境与诗词绘画的关系1 古典园林和古代诗词绘画溯源
1 .1 园林意境和古代诗词绘画的含义
园林艺术是动态的空间艺术(其中有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和游览者的动态游览序列),其置景要素是一个个物质实体,按一定的主题布局,安排诸要素组成各个园林空间,接受园林空间的主要诉诸于视觉,所以园林艺术又属于视觉艺术,且是物质因素较大的空间视觉艺术 。我国的古典园林艺术注重意境的创设与表达,而古代诗词绘画在古典园林艺术意境的创设与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承、互为因借 。何为意境和园林意境?《词海》中意境的定义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的思想境界”;园林中的意境可理解为:“造园中所创设的各种物象的场景和创作者及游览者思想感情的交融,二者产生的共鸣,称其意镜,是创作者和欣赏者感情的倾注和升华,是所要达到的“景外之景、物外之象”的一种最高境界” 。其创设和表达大体上有两种方法:其一是象征手法(即比拟和联想的手法)进行表达,如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用墨石、湖石、黄石和雪石分别表示春、夏、秋、冬等四季的变化,但是这种借比拟而产生的联想(象征手法),只有借助文学语言(园林题咏)手法,借助文学作品创造的画面和意境,才能产生强烈的美感作用,才能因妙趣横生而提高园林艺术的感染力;另一种是靠楹联(特别是五代末期,在唐代诗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楹联,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至宋代有所发展,特别是在园林中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题咏对园林意境进行表达,楹联题咏是语言艺术,是意觉时间-空间艺术,它是中国古典园林诗词的精萃,其媒介材料是词(语言)--- 一种非物质的精神载体(人为的符号),其精神内容因素较大,较空间视觉艺术(象征手法)有更大的时空领域,语言艺术的表意功能能唤起游人的形象思维,并展开联想,去自由地联想和体验园林意境的无限空间,达到“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如承德避暑山庄西南山区鹭云寺“静含太古山房”,意含“山仍太古留,心在羲皇上” 。所谓“静含太古”即是要学习三代以前的有道明君,突出了其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