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曾祺简介( 二 )


茂汶县中学的教室和宿舍中间隔着滚滚而去的岷江,两岸间有道铁索桥连接着 。廖昌永每天背着书包来来回回在晃晃悠悠的铁索桥上走着 。望着两岸层层叠叠的山峦,听着脚下咆哮而去的江水 。15年之后,当廖昌永再次踏上这铁索桥时,他回忆道:“站在这个铁索桥上,我的心里会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 。因为当时在这读书的时候,每天会经过这座桥 。当我站在这座桥上的时候,看着这大江,你会觉得人很渺小 。你会觉得整个心胸都很宽广 。所以站在这个地方,就会有种冲动,就会对着大江大喊大叫” 。或许是天意,一段时间以后,廖昌永感觉嗓子比以前更亮、更宽,气也更顺了 。这也许就是廖昌永最初的练声法 。由童年开始的对唱歌的热爱,直到遇见一位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的音乐老师才开始真正萌发了报考音乐学院的想法 。那位仅仅比廖昌永大三岁半的老师告诉他;“你的嗓音条件不错,应该去试试音乐学院 。”高中毕业后,廖昌永报考当地的音乐学院,没有被录取 。但这并没有使他退却 。经过几个月的复习之后,廖昌永报考了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上海音乐学院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廖昌永考上了 。如今廖昌永仍记得当年在成都招生考试的倪承丰先生 。虽然当时廖昌永的视唱练耳乐理基础较差,甚至连钢琴也没学过,但倪承丰凭着他多年的教学经验相信廖昌永有着良好的潜质,一定是学习声乐的好苗子 。就这么简单,大名鼎鼎的上海音乐学院在1988年向廖昌永敞开了大门 。而这以后的事实都证明了倪承丰先生没有走眼!
带着100多元钱,带着几本早己翻烂的音乐书籍,带着母亲的嘱托和希望,带着对音乐的渴望和追求,廖昌永远离亲人,来到上海,开始了他全新的学习生活 。真正迈开了他探索、追求音乐艺术的第一步 。谁也不会想到,廖昌永踏入上海,踏进上海音乐学院的第一步,竟然是赤脚走来的 。他到上海报道的那一天,下着瓢泼大雨 。从中午12点多火车进站直到晚上6点,大雨一直下着不停 。廖昌永望着满街的水,心疼妈妈刚给买的新皮鞋,毅然脱掉皮鞋,赤着脚一步一步走入上海音乐学院 。
上海市汾阳路20号,上海音乐学院是中国近现代最早的高等学府 。它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自1927年建校以来,这里曾培养成长起一代又一代成就卓著,饮誉海内外的中国音乐家 。这里良好的艺术和学习氛围感染并激励着廖昌永,他深知自己基础较差,于是就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 。他放弃了所有的娱乐,过着艰苦的生活,追求艺术的真谛 。这正印合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古训 。
廖昌永的母亲,一位勤劳而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没有更多的钱来资助儿子读大学,廖昌永是靠三个姐姐轮流寄每月的60元生活费读大学的 。当时他常常是最后一个去食堂的人之一,只有第二天要考试或演出才舍得买一块肉吃 。就连吃饭用的一个瓷缸也是学院一位门卫师傅送给他的,而且一用就是三年 。虽然生活清苦,但学习却是踏实 。入学的第一年,廖昌永随从意大利进修回来的男高音罗魏学习,学习发声方法、对气息的处理;同时,他还从罗魏那儿学到了一口纯正的意大利语 。罗魏评价自己这位学生是“有着奇迹般的领会能力和掌握语言的天赋” 。一年后,廖昌永又转入周小燕教授门下,这对廖昌永来说是一次机遇 。
周小燕教授,中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早年曾留学法国,时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 。她曾培养出张建一、高曼华、刘捷等一批优秀歌唱家 。德高望重的周先生,如上海音乐学院众多的教师一样,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培养 。她们既是严师,又是慈母 。廖昌永在周先生那儿不仅学到了更科学更符合自己个性的发声方法,同时,更重要认识到作为一名优秀歌唱家所需要的艺术修养和气质 。当然,他也从周先生那儿学会了纯正的法语 。1994年,廖昌永第一次出国参加“法国巴黎国际声乐比赛”就获得法语奖 。这对他来讲既是回报,又是起点 。对艺术的追求是艰苦而漫长的,艺术家的修养和气质不仅需要培养和积累,更需要个性的领悟 。星移斗转,日积月累,廖昌永步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由艺术的必由之路走向了自由之路 。他成熟了,他知道艺术是需要心灵和情感的!
1996年9月,廖昌永赴法国参加“第四十一届图鲁兹国际声乐大赛” 。在三轮的比赛中,他充分显示了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充满自信的音色,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大奖,这也是我国选手参加该项比赛十年来所获得的最高殊荣 。世界著名的百代(EMT)唱片公司的古典部经理阿兰·朗塞隆评价道;“他唱得太感人了,因为歌声发自他的内心深处,25年来,我每届比赛都看,还没有听到过象他这么好的男中音 。”此后,廖昌永又参加了“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和“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均获得第一大奖 。从而创造了一年内连续三次夺得一流国际比赛大奖的纪录,这也为他走向国际声乐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