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最遥远的距离|三观,是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
谈最遥远的距离(三观,是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
前阵子有读者在后台问我:
洞见君,为什么曾经的好朋友,没有任何原因,感情就越来越淡了?
【谈最遥远的距离|三观,是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
我给他回复了这样一句话: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相聚,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离别 。
你们会渐行渐远,是因为你们都活成了彼此不理解的样子 。
01
春节回家,我妈问我:“现在放假了,怎么也不见你找小亮玩啊 。”
我张口正欲解释,却又不知道如何说起 。
我和小亮从小在一个大院长大,小的时候,拜过把子,关系好到可以同穿一条裤子 。
曾经我以为,我们可以做一辈子的好兄弟,只是没想到,这一辈子的尽头只是高中毕业 。
高中毕业后,我按部就班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小亮自称不是读书的料,说要早点出学校混社会 。
那时候,他在深圳打工,每次回家都会顺道来学校看我 。
我也经常跟同学炫耀,说:“看,这是我最铁的哥们 。”
但是,当我毕业工作之后,我们之间的距离好像变得越来越遥远 。
前些年,我每年回家他都会过来找我 。
“走啊,一起去茶馆搓两把啊 。”他喜欢喝酒交友,我喜欢读书写作;他偏好热闹,我乐得清净 。
“不玩啦,难得回家,想陪陪爸妈 。”
“隔壁新开了个网吧,一起去包夜打游戏呗 。”
“我好多年没有玩游戏了,不会了 。”
一来二去,他也不怎么来找我了,我们之间的联系也越来少 。
曾经无话不说的朋友,现在变得无话可说 。
我也试图挽回这段感情,主动联系他,但遗憾地发现,我们已经没办法找回共同的话题,聊天也仅限于礼貌的寒暄 。
一开始我以为是分开的时间太久,让我们的感情产生了隔阂 。
直到我想起书本上这两个故事,才明白:
那些曾预想过的“拖家带口来相见”,变成“渐行渐远渐无书”的原因,不是地理上的距离,而是三观的不同 。
02
第一个故事 。
在《故乡》这篇文章里,少年的迅哥在故乡遇到了少年的闰土 。
虽然说一个是少爷,一个是短工的孩子,可是小的时候头脑中没有那么多等级观念,两个阶层差距很大的孩子,抛却了身份之后,两人一见如故 。
闰土带迅哥去沙地里捡西瓜,去看偷瓜的猹,去捡贝壳,去捕麻雀……
这些鲜活有趣的活动,是生活在“高墙之下”的迅哥从没见过的风景 。
所以那时闰土在迅哥眼里,算得上是个小英雄 。
可是几十年过去了,两人都长大成人,当鲁迅带着小时候的那份滤镜重返故乡时,故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两人相见时的情景,书中是这么描写的: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啊!闰土哥,百思特网——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
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
以前在课本上读到这段话时,只觉得凄凉,但并不是很能理解他们为何变得如此生分,可现在完全明白了 。
鲁迅说的“这层障壁”,不仅仅是简单的阶级观念,而是两人三观的彻底决裂 。
三十年的时间,闰土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为了生计苦苦挣扎,那个鲜活生动的少年,早已被“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逼得像个木百思特网偶人了 。
而鲁迅接受了更多更先进的思想,两人生活轨迹在分开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不同的境遇、不同的人生经历,造就了思想观念上的巨大鸿沟 。
他们再也不能像从前一样心无旁骛地玩耍,也再也无法理解彼此现在的生活 。
作家苏眉细细说:
“曾经两小无猜的好朋友,真情还在,中间却已经隔了一条河 。友情始于共鸣,败于距离,终于分歧 。
这条河太宽,里面隔了岁月,盛满了人生酸甜苦辣,再也无法逾越 。”
三观不同,百思特网注定再也不能同行 。
- 《平凡的世界》最经典10句话,藏着路遥一生的智慧
- 重读路遥《人生》,我发现困住人一生的,根本不是穷…
- 空调|空调遥控器不能开机怎么办
- 毕业感言生活的酸甜苦辣怎么写?
- 急行跳远的加油稿怎么写?
- 读《永远的超级四班》有感怎么写?
- 为跳远的运动员加油稿如何写?
- 平遥古城的导游词怎么写?
- 毕业感言作文600字左右如何写?
- 反思作文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