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最遥远的距离|三观,是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 二 )





03
第二个故事 。
《红楼梦》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宝黛钗三人的恋爱关系 。
书中写到:“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
金玉良缘指的是宝玉和宝钗,木石前盟说的是宝玉和黛玉 。
小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事事周全的薛宝钗,会输给咄咄逼人的林黛玉 。
长大后才明白,答案宝玉早已点了出来 。
宝钗是个真正的现实主义者,在相处过程中,宝钗总是劝宝玉对仕途多上点心,希望他能“立足经济之道,委身孔孟之间”,走一条“好风凭借力”的青云路 。
但她不知道宝玉不爱苍生,只爱风月 。
生于花团锦簇的大观园,他的理想就是和这院子里的女孩子们嬉笑玩耍,间或舞文弄墨,吟风赏月,做个富贵闲人 。
对八股文和圣贤书,他从来都是厌恶至极的 。
而黛玉自幼同宝玉一处长大,却从未劝说宝玉读圣贤书,走官场仕途 。
她也并非因为知道宝玉不喜欢而不劝说,而是因为她心中有自己独立的三观,她对人生的理解也限于官场和名利,所以她说不出那些劝宝玉读书的“混账话” 。
大观园里红颜无数,唯有黛玉懂得宝玉所向往的诗和远方 。
故事的最后黛玉死了,宝玉和宝钗勉强结为夫妻,虽然生活在一起,但两人都没有因结婚而改变自己的想法 。
最终,宝玉出家了,“金玉良缘”成为泡影 。
这一出爱情的悲剧,其根源就在于宝玉和宝钗从未真正进入过彼此的世界 。
默罕默德有句名言:“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
但也有人坚持认为,该拿所有的水仙花去换面包,只有物质才能带来满足感 。
三观不同的人若组成一个家庭,生活就容易变成一场灾难 。
谈最遥远的距离|三观,是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



04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慢慢走散,一般会经历三个关卡 。
第一波散在大学那关 。
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专业,各自拥有了新的生活,能聊的共同话题少了 。
第二波散在工作那关 。
不同的计划,不同的目标,有人回老家安稳度日,有人奔赴远方寻找梦想,距离稀释了感情,时间改变了我们 。
除了将过去反复咀嚼,勉强维持着点赞的情分,似乎也无话可说 。
第三波散在婚姻那关 。
你有你的家庭,我有我的生活,然后我们都成了彼此生活中不重要的那个人 。
是你变了或者我变了吗?都不是 。
两人的人生轨迹就此往两个方向发展,兴趣、志向、价值观念、人生选择都会发生变化 。
经历的事情越多,也越明白,人与人之间渐行渐远的根本原因,就是三观不合罢了 。
有情未必可白首,同去常常不同归 。
若三观契合,哪怕多年不见、常年不联系,某天偶然重逢,也会有久别重逢的喜悦和说不完的话题,即便沉默,也不会尴尬 。
若三观相悖,就算同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也只能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即便相对而坐,心却相隔万里 。
真正渐行渐远的从来都不是距离,而是三观 。
谈最遥远的距离|三观,是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



05
亲如兄弟的朋友,走向离散;
同床共枕的夫妻,分崩离析 。
三观不同,哪怕曾经关系再好,也终将形同陌路 。
飞鸟与鱼不同路,从此山水不相逢 。
人生有无数条路供我们选择,我们的三观,决定了自己会选择哪一条 。
行至半路,你会发现三观不同的朋友,已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
不必遗憾 。
因为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并不是失去了一些朋友,而是懂得了谁才是真正的朋友 。
最后用《千与千寻》的一段话,送给大家:
“人生就是一辆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路口,没有一个人可以自始至终陪你走完,你会看到来来往往,上上下下的人 。
如果幸运,会有人陪你走过一段,当这个人要下车的时候,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
因为,说不定下一站,会有另一个人陪你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