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描写被贬后心境的诗句( 三 )


他在离开海南时写下的一首诗很能表现这种感情: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宋代: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
释义:
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雨绵绵风不停老天爷也应该放睛 。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长空净沧海色本来就是澄澈清明 。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咸池优美的乐声 。
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吾不悔恨,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 。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 。
通过最后两句的直抒胸臆,也显现出苏轼已经把自己的游历经历当做是人生的一种生命历程,没有这种生命历程就没有今天我们看到的苏轼 。苏轼为儋州的地方发展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苏轼和百姓交友,聊天,传播文化;他办学堂,编教材,大力倡导读书,从此海南才有了考中进士的历史,姜唐佐就是苏轼培养出来人才,他是儋州的第一位进士 。
总的来说,苏轼的一生大起大落,他少年成名,却也没有因为昔日的光环一直沉沦,他屡次被贬,却在被贬中放下名利,看轻生死,他说”此心安处是吾乡”(释义:“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
正是在贬谪之路上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只要内心找到了寄托,人生处处都是自己的精神栖息之所,家其实就是在我们的心里,这正是苏轼心态变化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
古诗中描写被贬后心境的诗句

扩展资料:
苏轼这一生命途多舛,文学上的成就虽高,但官场上却几经被贬,还一次比一次被贬的远,晚年更是被贬到了儋州(今海南儋州),仕途不顺也就算了,他的三位爱人也都红颜薄命先他而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释义: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 。可终究难相望 。)”单从这一句就足以看出苏轼心中对亡妻的想念之情 。
苏轼的第一任妻子叫做王弗,王弗16岁就与19岁的苏轼成婚了 。作为进士之女的王弗本身也颇具才华,和苏轼相当和的来,每当苏轼读书时,王弗都会在一旁陪伴,苏轼背书时有遗忘的知识,王弗也会加以提醒 。
最重要的是王弗看人看的很准,在苏轼和访客交谈的时候,王弗都会在屏风后倾听他们谈话,并在事后总结出她对客人的看法再告诉苏轼,而当时年轻气盛的苏轼正好就缺乏这一点,王弗可谓是苏轼绝佳的贤内助 。
可惜的是王弗在27岁就先苏轼而去了,苏轼悲痛万分,连续3年都没有再写过诗词 。后来长辈的安排下,苏轼又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作为继室,而王润之呢虽然不像王弗那样聪慧谦谨,但也是很柔顺贤惠的一个人,对待王弗所生的孩子就和自己亲生的一样 。
王润之是陪伴苏轼最长的人,他们一起生活了25年,一起经历了各种磨难,可以说王润之重新给了苏轼家庭的温暖 。
王朝云是苏轼于杭州买回来的艺伎,当时她才12岁,作为艺伎的她虽小却也懂不少琴棋书画,很受苏轼喜爱,18岁时就被苏轼纳为侍妾了 。
若说王润之让苏轼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那么王朝云便给了苏轼精神上的慰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释义: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就是苏轼和王朝云游西湖写的 。
但非常不幸的是,这三人都先苏轼而去,可想而知晚年的苏轼有多悲伤,不仅被贬,还连累了自己心爱的人同自己一起受苦而害病去世,大文豪的一生是真的命途多舛啊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古代出名的被贬的诗人的诗句白居易《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李 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