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运用古诗词中的月的句子把下面的歌词表现的意境描述出来( 五 )


8
古诗词在生活中的作用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以高度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强烈的节奏感、韵律美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而古诗词中的名句更是广为流传的,出类拔萃的文学精华部分 。
从古至今能够广为流传的古诗词名句,是经过历史长河磨练的,经得起考验的,为人们所接受的文化的典范 。它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因为精练的语言,协调得押韵美,还因为它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极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从内容和材料上分有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说理的……从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张写实……分门别类,各具特色,不尽相同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首诗歌就是一篇文章的大概 。因此系统地进行古诗词名句训练,就是接触积累各种写作素材,学习掌握多样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可见一斑 。
一、诵读古诗词名句,积累素材
文章缺乏营养,干瘪无物是现代大部分学生的通病 。分析原因是学生缺乏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怎么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来呢?
作为古代文学的精华——古诗词名句 。不仅语言经过了千锤百炼,而且也有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内容,有写景的、有记事的、有说理的等等 。是学生语言积累的最好素材 。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言可发,有情可抒 。正所谓厚积才能博发 。因此我利用学生的采蜜本这个阵地,每天让学生抄写十句古诗词名句,让学生进行吟读和背诵 。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积累了不少名句,出口成章了,这为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二、诗文互换,进行练笔
学生有了积累,如果不会表达和运用,那么就等于白纸一张,没有任何意义 。如何让学生学会表达?首先得让学生理解所诵读的古诗词名句的意思,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名句的内容,教师得像学生拓展有关古名句的相关内容,比如作者,写作的背景,诗人当时的心境,关于古诗词名句的典故等等 。学生深刻理解的其意思后,可以进行多角度的训练 。
1、围绕名句进行段落训练
古诗词名句中的意象鲜明,但是对意象的描述是极少的,还留有许多的空白,包括意象的、情感的 。这就给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教师可以把这作为对学生作文的有机补充,有选择地进行练笔 。练笔时,为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意,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有关名句的资料 。在学生领悟了诗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采用多种角度进行练笔,扩写,改写,写读后感或由一首诗想到的等,给学生以发挥想象的自由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难题 。另外要学生对古诗词名句进行扩写,也降低写作的难度,避免了学生语句不通顺的现象 。长期的训练,学生就会放飞想象,兴趣盎然,入诗境,悟讲情,出精美的文章来 。
2、给学生一段话,请学生用自己积累过的一句古诗词名句来概括 。
学生的习作覆盖面越来越宽广了,如果只停留在扩写古诗词名句的基础上,那么就很难适应其他体裁的习作了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语文素养,不仅要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好句,而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让学生用学过的古诗文概括一段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 。拿生活实际的一段文字进行概括,其实告诉学生,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个名句了 。久而久之,学生在描绘一种画面的时候,就自然而然想起了这个古诗文句子,避免了啰嗦、繁琐地叙述,使学生习作表达意思明了,简洁 。
三、方法渗透,指导作文
古诗词中的名句能够广泛传播,不仅是因为华丽、精练的辞藻,鲜明的思想,也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些直接影响着古诗词的魅力和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 。新课程下如何教作文,为教作文而教作文,还是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又如何让学生自由地表达 。写作方法和技巧是不可少的 。每一句经典的古诗词名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句子是文章的单位,仔细揣摩古诗词名句的写作规律和技巧,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对学生的习作行文有着积极的作用 。比如:
1、托物言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句诗出自杜甫大约二十五岁“游齐赵”时写的《望岳》 。当时他襟怀浩荡,眼界空阔 。身在岳麓而神至岳巅,写得有力如虎,遒劲峭拔 。虽没有“登峰造极”而泰山的真形已尽落眼底矣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习作中可以假托事物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抱负,这对解决学生作文直白,缺少含蓄之美的弊端是很有帮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