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有明代陈铎浣溪沙|波映横塘那首词的鉴赏或翻译也行谢谢

浣溪沙(明·陈铎)
波映横塘柳映桥,冷烟疏雨暗亭皋 。春城风景胜江郊 。
花蕊暗随蜂作蜜,溪云还伴鹤归巢 。草堂新竹两三梢 。
译文:波光粼粼的流水照映着横塘堤,河边的柳树对着河上的大桥舞动 。天色将暮,使人感到稍许冷意,细细的雨丝洒落在水旁 。此时的整个春城的风景最好的便是在这个临江的郊野了 。
蜜蜂为了采蜜必然会跟着群花的所在移动,此时天色已暗,群花睡去,蜜蜂自然也要回归蜂巢 。溪前的白云流动,同时在空中飞翔着的还有归巢的白鹤 。而我也要回到我的住所了,就是那个门前长着两三颗竹子的地方 。
求雨花台的诗歌诗歌:南京雨花台的黄昏
一抹夕阳
洒在雨花台上
投下一道道锐利的阴影
很像当年日军步步进逼南京时
标在作战地图里的那道黑色箭头
在夕阳中
我不觉走进了
黑色箭头的
浓重阴影

转过身来
背对夕阳
我的影子在前方拉得很长
被浓浓的硝烟掩饰
被呛人的腥风封锁
爆竹般的枪声
声嘶力竭的厮杀声
透过紧闭的大门
灌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耳朵
比冬日的刺骨寒风
更使人战栗
雨花台的枪声已渐渐远去
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了
想起很多人
想起很多事
想起很多惨烈的场景
想起很多无耻的暴行
想起两个刽子手的杀人比赛
想起许多日本兵的野兽行径
我的眼中早已溢满泪水……
雨花台在记忆里无法宁静
每走一步
都将踏进悲愤凄凉的往事
南京雨花台的黄昏
一群老人
默默地坐在草坪边空荡的长椅上
掠过落日的余晖
心中系着时代的结
久久无法打开
宋词的体制【令、引、近、慢】 唐宋杂曲(即词)的四种体制 。令为令曲,即小令,每片四拍 。“引”和“近”每片六拍,如有需要可增辅拍,辅拍通称为“艳拍”或“花拍” 。慢即慢曲,每片八拍,也可用“艳拍” 。“引”、“近”、“慢”的拍子,有缓有急;不论节拍缓急,一字一声,不加重叠,字数也无定规 。由于拍子多少不同,令词一般短小,引、近接近中调,慢词较长 。但它们之间的区别,并不在字数多少,而在于音乐上的节奏不同 。
【过片】 亦作“过遍” 。词第二段的开头 。除“单调”外,词多由上下两片组成,慢词有多至三片、四片者 。从上一片过到下一片,必须衔接贯穿,不能割断词意 。其下片首句和上片首句句式不同者,一般称为“换头”,或称“过变” 。
【摘遍】 宋人截取大曲中的一遍或若干遍以填词者,称为摘遍,如《泛清波摘遍》 。后人也收作词牌名 。王国维说:“(大曲)宋人多裁截用之 。即其所用者,亦以声与舞为主,而不以词为主,故多有声无词者 。”见《宋元戏曲考》 。所以词调中的“摘遍”,主要是摘取大曲中的音调 。
【词牌】 填词用的曲调名 。最初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曲调的名称即词牌,一般根据词的内容而定 。后来主要是依调填词,曲调名和词的内容不一定联系,而且大多数词都已不再配乐歌唱,所以各个调名只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定义 。有些词牌,正名之外另标异名,也有同名异调、一名数体的 。详见《词律》和《词谱》两书 。
【词韵】 填词所用之韵 。词韵比诗韵宽 。唐宋人“倚声填词”,用韵并无严格限制,也没有专供填词用的韵书 。现存有关词韵的书,如南宋无名氏(一说为明陈铎作)的《词林韵译》,但实是曲韵而非词韵 。清道光间戈载编《词林正韵》,较为精密,为近代填词者所遵用 。
【词谱】 集合词调各种体式,经过分类编排,给填词者作依据的书 。内容主要介绍填词的各种规则(如字句定格、声韵安排)及词调来源等 。宋代已有“词谱”之称,但多指曲谱或声律谱而言 。现传最早的词谱为明张(纟延)《诗余图谱》 。较完备的有清万树《词律》、康熙时王奕清等合编的《钦定词谱》等 。
【换头】 通常指词的下片首句和上片首句句法的不同,或称“过变” 。但换头是为了乐曲过拍后另起一头,原非单从字句定格出发,所以有时也包括上下片句法相同的在内 。曲牌的一种体式 。重复同一曲调,后曲换其前曲之头,而稍增减其字,故名 。或只换首句,或并换前数句 。换头虽与前腔、幺篇等性质相同,但已另成一调,有时可以独用 。
【重头】 唐宋词中上下片声调全同的,叫“重头” 。
【促拍】 唐宋曲子词中的术语 。繁声促节之意,即所谓“急曲子”,相当于现在的“快板” 。由于快,字数就比原来的多,如《促拍采桑子》,五十字或六十二字,就比原来四十四字的《采桑子》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