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的古诗词长一点2000字左右( 二 )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 。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 。班马,离群的马 。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 。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可谓鬼斧神工 。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 。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 。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
7 。
刘禹锡《秋词》
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 。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 。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潮”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 。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
书香燕京(我爱古诗文)2000字征文(有报酬)游子吟
唐梦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
这首诗体现了的是母子之情,一个远离家乡的孩子,母亲的依依不舍之情,和作者内心的活动,母亲怕儿子久久不能回来,把孩子的衣服密密的缝补 谁知道做儿女的心意,想要报答母亲的心意
这首诗表现的是为大的母爱 。
母亲对儿女的关心和照顾是无微不至的,诗人选取了一个看着平常而饱含深情的临行缝衣服的景象,写出了母亲缝衣服的动作显得十分感人出了母亲的内心世界,诗人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谁说小草的的一点绿意能报答的了整个春天太阳的光辉呢!
我觉得母爱是伟大的,母亲生儿育女教育我们长大成人,我们要听家长的话,孝敬父母,好好的学习,在家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扫地,擦桌子,刷碗,看弟弟等等
我爱我的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刘浩煊
古诗词的魅力作文3000字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