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泪斩马谡,暴露出了诸葛亮哪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马谡虽然犯了非常严重的军事错误 , 但其实也并非到了非斩不可的程度 , 何况当时的蜀汉正值人才短缺 , 诸葛亮为什么还执意要杀马谡呢?
公元228年 , 经过数年充分准备的诸葛亮 , 统领蜀汉大军发动了北伐战争 。然而防守街亭的马谡却大败于曹军大将张郃 , 最终导致诸葛亮的北伐功亏一篑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街亭之战 。

战后 , 诸葛亮在总结此次失利时 , 认为马谡有违节度 , 欲将其斩杀 。但奇怪的是 , 蜀汉内部对于马谡多持同情态度 , 认为他罪不至死 。而视马谡为重点培养对象的诸葛亮反倒执意要杀他 , 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针对斩马谡这个问题上 , 蒋琬曾对诸葛亮说:“昔楚杀得臣 , 然后文公喜可知也 。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 , 岂不惜乎!”表达了对马谡的惋惜和同情 。
而诸葛亮的参军广汉李邈说的更尖锐:“秦赦孟明 , 用伯西戎;楚诛子玉 , 二世不竟 。”将诸葛亮斩马谡视作当年楚成王杀子玉那样后果严重 。
马谡虽然不堪将才 , 但作为一名参谋是称职的 , 甚至对于人才本就匮乏的蜀汉来说 , 斩杀马谡无异于自摧俊杰 。一心想要重用马谡的诸葛亮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然而诸葛亮最终还是将马谡斩杀(一说是在斩杀前于狱中病故) 。一百多年后的东晋史家习凿齿在评价此事时 , 也认为“蜀僻陋一方 , 才少上国” , 不应该将本就不多的人才杀戮 。
诸葛亮之所以执意如此 , 其实涉及到蜀汉一个核心的路线问题 。

我们都知道 , 战国以来法、儒、道等各派争鸣 。秦以法家治国 , 汉初则推行黄老之道 , 汉武帝尊儒后汉朝又推行儒家思想 。每一个政权均有其治国的一套路线和理念 。那么蜀汉政权尊奉何派呢?
蜀汉政权承继汉祚 , 开创者刘备又是皇族后裔 , 所以蜀汉的治国路线理所当然的应该继承儒家治国 。但实际上 , 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却是个典型的法家 。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 , 管仲被称为“法家先驱” , 乐毅更是法家的出色代表 。在隆中对中 , 诸葛亮虽然提出兴复汉室的口号 , 但又明确表示要成“霸业” , 刘备采纳了诸葛亮的法家路线和政策 , 并按照隆中对的谋略一步步去实现称霸乃至统一的目标 。
可以说 , 蜀汉开创之处就已经确立了法家的治国路线 。诸葛亮开府后 , 更是在蜀汉全面推行法家 。针对这个问题诸葛亮也说的很明确:“四海分裂 , 兵交方始 , 若复废法 , 何用讨贼邪?”蜀汉作为最弱小的一方 , 又推行主动出击的军事战略 , 必须改变儒家治国的理念 , 重新尊奉法家才有希望凝聚有限的国力完成以弱胜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