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欣赏

张仲素《春闺思》赏析
春闺思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1] 。
【注释】
[1]渔阳:本为秦代郡名,辖境相当厂今北京市及以东各县,治所庄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 。据《史记·陈涉世家》,秦二世元年,发闾左谪戍渔阳 。后因以“渔阳”称代征戍之地 。
【韵译】
城边上的柳树随风摇曳
桑田上的桑叶绿意葱葱
采桑女手提竹笼而立,却忘了采摘桑叶 。
(因为)昨天夜里梦到了渔阳
注:(“渔阳”是征戍之地,是亲人所去之地 。)
【赏析】
张仲素:字绘之 。河间(今属河北)人 。贞元进士,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全唐诗》存其诗三十九首,多为乐府歌词 。
唐代边境战争频仍,后来又加上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唐诗中,包含广大量描写征夫思妇相互怀念的作品 。张仲素是以写闺情见长的 。他的这类作品,除《春闺思》外 。还有《秋闺思》、《秋夜曲》等,皆脍炙人口,传诵至今 。
本诗写征人妻子在春天里思念丈夫的心态 。诗的开头,紧紧扣住一个“春”字来写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为我们展现了一派郊野的春光 。“袅袅”是形容柳树随风摇曳的情态,“城边”则交代了具体的环境 。柳树是春景中的典型描写对象 。诗人在此既是写实,同时也蕴含着更多的深意 。柳树的千丝万絮,不正隐含着对征人的“千思万绪”吗?在这种场合提及柳树,的确耐人寻味 。第二句写到桑树,以便为下句“采叶”作铺垫 。“青青”是形容桑叶茂盛的样子,“陌上”是采桑的地方.这同样是实中见虚的写法 。句中“陌上桑”一语,本是汉《乐府·相和曲》名,一日《艳歌罗敷行》 。晋·崔豹《古今注·音乐》中说:“《陌上桑》,出秦氏女子 。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 。王仁后为赵王家令 。罗敷出,采桑于陌上 。赵王登台,见而悦之 。因置酒欲夺焉 。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歌以自明焉 。”诗人在此除了实写陌上春色之外,也是有意地用典,借《陌上桑》的故事,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不二之情 。
第三、四两句从写景转为写人 。“提笼忘采叶”,这是作者撷取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生动画画:采桑女手提竹笼而立,却忘了采摘桑叶 。这是一尊多么纯洁美丽的雕像!《诗经·卷耳》有句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上古时代的女子因怀人而忘了采卷耳,唐代的妇人因思亲而顾不上采桑叶 。这其间相去千百年之久,而人们的感情特征竟是这样惊人的相似 。
第四句“昨夜梦渔阳”补出“忘采叶”的真正原因,同时也点明了本诗的主题 。“渔阳”是征戍之地,是亲人所去之地 。关河万里,只有梦中才能前往 。昨夜梦中相见,其悲喜交并的情景,至今仍萦绕在脑际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难怪主人公要“提笼忘采叶”了 。
这首诗虽篇幅短小,但构思新巧,剪裁精工,画面鲜丽,蕴意深远,是值得一读的好诗 。
诗词欣赏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苏台,即姑苏台 。相传是吴王夫差特意修建来和西施嬉戏作乐为长夜之饮的地方 。李白为此写过一首《乌栖曲》,诗中写道:“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贺知章初读其诗,慨叹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 !”这首绝诗取材与《乌栖曲》相同,但是在情感体验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技巧的处理上,却呈现出另一种韵味,同样是一首可以泣鬼神的绝唱 。兴由“苏台览古”而起,抒发古今异变,昔非今比的感慨,则今日所见之苑囿台榭,已非昔日之苑囿台榭;今日苑囿台榭的杨柳青青,无边春色,不仅令人想起它曾有过的繁华,更令人想起它曾经历过的落寞 。起句的“旧苑荒台 ”,以极衰飒之景象,引出极感伤的心境;而“杨柳新 ”,又以极清丽的物色,逗引起极愉悦的兴会 。前者包含着属于历史的巨大伤痛,让人不由去作深沉的反省;后者又显示出大自然无私的赐予,召唤着人们去追求、去享受、及时行乐 。第二句,继续对这种感受作进一步烘托 。由柳岸湖中传来一曲曲悠扬悦耳的江南小调,更为这人世间不尽的春花春月增添了无限的柔情蜜意 。不胜,犹不尽 。“不胜春”三字,似乎将人们的欢乐推向了极致 。但此时此刻,正是这些歌声,勾引起诗人的无限怅惘:昔日的春柳春花,吴王的骄奢,西子的明艳,以及他们花前月下的歌舞追欢,馆娃宫中的长夜之饮,都不断在诗人的脑海中盘旋浮动,使诗人躁动不安 。由此,引出了三四两句 。这是经由“旧苑荒台”逗引起的情感体验的进一步升华 。人间没有不散的筵席,物是人非、江山依旧,昔日苏台富丽堂皇,歌舞升平,今天只剩下那斜挂在西江之上的一轮明月了 。这两句景色凄清,情感古今,以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使读者的情感体验产生了新的飞跃 。永恒的西江明月和薄命的宫中美人 ,作为一组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语境,旨意遥深,感人肺腑!这首诗所表述的不仅有古今盛衰的历史喟叹,而且有执着强烈的生命意识 。因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