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欣赏( 三 )


密州在苏轼的创作史上,绝对应该被大书而特书一笔的 。在这里他写下了著名的《超然台记》、《水调歌头》等诗文,他的两首为世人所熟知的《江城子》也写于此 。
《江城子·密州出猎》写的是一次出猎活动 。
我们设想,密州那样一个穷郡,连州衙都会年久失修,春荒时节太守尚且要食野菜,那么太守偶尔一次的兴之所至,其规模也不会大到哪里去 。但在苏轼的笔下,这次出猎不仅有规模,而且有声势 。你看,有牵猎狗的,有架猎鹰的,更有旗帜、号角,加上众多的坐骑,人喊马嘶角鸣,这分明是一次军事演习 。至少在苏轼的心里是这样看的,否则他不会用自嘲的语气说自己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了 。本来在那时,士大夫流连诗酒、斗鸡走狗并不稀奇,许多附庸风雅的人还要百般标榜自己,大可不必为一次出猎自责 。实在是因为在苏轼的心中,那曾经的万丈雄心从来就不曾消失过 。在积弱积贫的当时,一个有责任心的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要挽狂澜于既倒,不仅要建文功,还要带兵、靖边、为国净胡沙 。何况宋朝本身就是文人带兵,在苏轼的心里,是否也一直有着将军梦,我们不得而知 。但在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里,苏轼所描写刻画的确实是一位会骑马、能射箭、豪情干云、有大将风范的太守形象 。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豪放的,不过豪放中更多爽朗和自许,还兼杂些许怀才不遇、英雄老去的慨叹 。这与他后来写的那首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格调一致 。但此时的苏轼毕竟只是小遇挫折,心中尚有许多希望,对未来仍可做出许多计划 。冯唐至八十岁始受重用,而苏轼此时年刚满四十,因此他自嘲中有自许:总不会让我到冯唐那么一把年纪再委以重任吧?“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而到黄州,写《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依然豪情不减的风格中,已然有了一抹不能化解的沉郁 。面对大江大山,缅怀英雄故迹,慨叹个人遭际,那时又是十年过去,“早生华发”的自伤与“鬓微霜,又何妨”的洒脱已不可等同而视 。自许没有了,茫茫浩叹,只能与那一樽水酒一起,酹洒江天 。那时情感,又怎是“豪放”一词所能概述的!世人不知,只谓苏轼豪放,殊不知这豪放中也有这多分别 。
诗词欣赏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物霜天竞自由 。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
菩萨蛮《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
西江月《井岗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
--------------------------------------------------------------------------------
清平乐《蒋桂战争》
一九二九年秋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粱再现 。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
收拾金甄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
--------------------------------------------------------------------------------
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
--------------------------------------------------------------------------------
如梦令《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
今日向何方?
直指五夷山下 。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
--------------------------------------------------------------------------------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