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气候博弈的本质是( 三 )


这个变化势必然影响到气候变化政策 。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一些基本的观点、立场没有也不必改变用心推进节能减排把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和国内的环境问题结合起来这些在这天强调得要更多更突出 。
美国是最大障碍
哥本哈根最大的障碍仍然是美国 。美国代表团在谈判中鲜有用心的推荐其决策过程有断裂现象 。美国代表团反复强调美国关心的焦点是2050年的减排目标和行动 。这种做法试图掩盖其在中期目标上的职责和承诺 。直到昨日美国最后公布2021年目标 。美国政府代表提出不仅仅仅发达国家讨论减缓目标问题主要发展中国家也应参与并做出相关的国家行动方案 。这种提法混淆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减排问题上的实质性不同 。
发展中国家意见一致
在这场谈判中发展中国家甚至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巴西、中国、印度、南非、墨西哥这些比较大的排放很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之间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在大的问题看法上还是一致的 。
聚焦减排
中美两大全球二氧化碳的最大排放国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展现出配合姿态 。这样的表态并不能保证2009年的哥本哈根成为拯救地球的重要坐标 。距离大会召开的时间越来越近各国政府内部还在为本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的态度进行最后的协商和讨论欧盟理事会公布一份最新统计数字证明:至2012年欧盟15个初始成员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减少6.9%并不能到达《京都议定书》中至少8%的减排目标 。如果思考到退耕还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这个数字还能够提高1%而目前在建或改造中的工业设备将在未来几年中减少2.4%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综合起来欧盟还有机会超过《京都议定书》里规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标准钱是关键 。发展中国家期望能从西方国家得到一些支持减排的资助它们认为发达国家务必承担超多排放温室气体的历史职责 。而以美国为首的富国回应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才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务必要对人类共同的未来负责 。争论焦点就在于西方到底愿意拿出多少钱?欧盟领导人同意国际社会为发展中国家每年带给1000亿欧元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其中220亿~500亿欧元应来自公共投资而非私营企业 。其中包括美国、欧盟和日本分摊总额为每年200亿欧元的资助从2021年起这个数字增长为每年500亿欧元2021年起每年
1000亿欧元 。
非洲国家集团抱怨为了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发达国碳减排的幅度仍然太小 。非盟成员达成一致认为美国、欧盟、日本及其他国家应向其每年支付总额高达670亿美元的补偿 。
在气候峰会召开前中国突然行动同印度、巴西、南非四个国家已达成一致协议将反对由发达国家提出的减排目标 。印度环境部长贾伊拉姆·拉梅什在北京说:“如果不能让步的要求遭到反对我们将一同退出 。这将是一个群众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