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三 )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 , 舌举而不下 , 乃逸而走 。
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 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 , 曰:“吾闻楚有神龟 , 死已三千岁矣 。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 , 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
惠子相梁 , 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 , 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 ,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 , 曰:“南方有鸟 , 其名为鹓鶵 , 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 非梧桐不止 , 非练实不食 , 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 , 鹓鶵过之 , 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 , 是鱼之乐也 。”
惠子曰:“子非鱼 , 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 ,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 , 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 , 子之不知鱼之乐 , 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
翻译:
秋天的河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 , 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 。水流巨大 , 两岸的水边 , 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于是乎河神欣然自得 , 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身上 。他顺着河流往东走 , 到了北海 , 面朝东看 , 看不见水的尽头 。于是乎河伯转变了原先欣然自得的面貌 , 抬头仰视海洋对着海神若感叹道:“俗话有这样一种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 , 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 , 这话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呀 。并且我曾听说过有小看仲尼的学问、轻视伯夷的仁义的人 , 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我亲眼见到您的广阔无垠 , 我要不是来到您的面前就危险了 。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 , 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 , 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 , 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 , 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士 , 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 , 是因为教养的束缚 。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 , 看到了大海 , 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 , 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 。天下的水面 , 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 , 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 ,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 , 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 ,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 , 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 , 都不见有变化 , 无论水涝还是干旱 , 都不会有知觉 。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 , 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 。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 , 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 , 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 , 我存在于天地之间 , 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 。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 , 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 , 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 , 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 , 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 , 不就像细碎的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 , 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 , 粮食在这里生长 , 舟车在这里通行 , 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 , 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 , 三王所争夺的 , 仁人所忧患的 , 贤才所操劳的 , 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 , 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 , 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河神说:“这样 , 那么我把天地看作是最大 , 而把毫毛之末看作是最小 , 可以吗?”
海神回答:“不可以 。万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 , 时间的推移是没有止境的 , 得与失的禀分没有不变的常规 , 事物的终结和起始也没有定因 。所以具有大智的人观察事物从不局限于一隅 , 因而体积小却不看作就是少 , 体积大却不看作就是多 , 这是因为知道事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 。求证于古今之事 , 因而对遥远的事情并不感到纳闷 , 对就近的事物也不强求 , 这是因为知道时间的推移是没有止境的 。洞悉事物有盈有虚的规律 , 因而有所得却不欢欣喜悦 , 有所失也不悔恨忧愁 , 这是因为知道得与失的禀分是没有定规的;明了生与死之间犹如一条没有阻隔的平坦大道 , 因而生于世间不会倍加欢喜 , 死离人世不觉祸患加身 , 这是因为知道终了和起始是不会一成不变的 。算算人所懂得的知识 , 远远不如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多 , 他生存的时间 , 也远远不如他不在人世的时间长;用极为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没有穷尽的境域 , 所以内心迷乱而必然不能有所得!由此看来 , 又怎么知道毫毛的末端就可以判定是最为细小的限度呢?又怎么知道天与地就可以看作是最大的境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