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的古诗词( 三 )


需要3首曾巩的著名诗词 。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凝香斋
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流 。
沉烟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最上头 。
晚望
蛮荆人事几推移,旧国兴亡欲问谁 。
郑袖风流今已尽,屈原辞赋世空悲 。
深山大泽成千古,暮雨朝云又一时 。
落日西楼凭槛久,闲愁唯有唯此心知 。
曾巩的咏柳古诗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说明】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 。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 。抓住了事物的特色 。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
【赏析】“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

【曾巩的古诗词】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炖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
古诗《雨楼》 曾巩 赏析这首是名叫《西楼》
《西楼》曾巩赏析
这是一幅海上风雨图,气势磅礴 。钱钟书先生称曾巩的绝句“有王安石的风致”,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得出来 。
开头两句写海上的风浪,首句写海浪,用“如云”的明喻;二句写风声,用“数声雷”之暗喻,维妙维肖地将海上的风浪描绘出来:潮头如云,去而复回,北风呼啸,振耳欲聋,惊涛拍岸,声如雷鸣 。诗人抓住最富于孕育性的顷刻,描绘出一幅极其壮美的“惊涛拍岸”油画,极富震撼人心的作用 。谢榛的“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似乎少了点儿气势,苏东坡的“天外黑风吹海立”,似乎缺了点儿动感,许浑的名句“山雨欲来风满楼”,似乎缺了点儿声势 。也许可以这么说,将他们三人的的诗句加起来,就熔化成这两句 。
第三句将帘子挂起这一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只有垂帘,哪有挂帘呢?但这恰恰是真情的流露,诗人想“卧看千山急雨来”,已经到了痴情的地步,因而能够使人思而生奇趣 。这和李益的“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张先的“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李白的“铲却君山好,平铺江水流”等一样,“愈无理而愈妙”(《词筌》) 。
最后一句写诗人的雍容气度和一腔豪情,关键字眼在于“卧看” 。杜牧有“卧看牵牛织女星”,陈与义有“卧看满天云不动”,这些“卧看”都写出了外表安祥,而内心激动的神态,并把读者的目光引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还为画面添上主人公的形象 。不过,杜牧之“卧看”显得深沉哀婉,而陈与义的“卧看”显得潇洒俊逸 。这一句虽没有高尔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那种外露的激动,但要深沉得多,含蓄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