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千古的古诗词名句( 三 )


释义:鹦鹉的特点是善于学人言语,诗人以劝诫的口吻对鹦鹉说:你还是不要说话过于明晰吧,明白的话语反而难以出口呀!
2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释义: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
关于蝉的古诗词名句蝉
朝代:唐代
作者:虞世南
原文: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朝代:唐代
作者:张乔
原文:
先秋蝉一悲,长是客行时 。曾感去年者,又鸣何处枝 。
细听残韵在,回望旧声迟 。断续谁家树,凉风送别离 。

朝代:唐代
作者:陆龟蒙
原文:
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 。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 。
伴貂金换酒,并雀画成图 。恐是千年恨,偏令落日呼 。

朝代:唐代
作者:罗隐
原文:
天地工夫一不遗,与君声调借君緌.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 。
古诗词名句赏析唐代元稹《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
赏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
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 。诗人的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顾”(《梦游春七十韵》) 。又有人说此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二十七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 。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 。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 。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
宋代卢梅坡《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赏析:
古今不少人往往把雪、梅并写 。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 。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 。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 。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 。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
唐代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赏析:
《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 。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 。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词中的题材,但像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 。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寄景抒情,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 。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皎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 。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 。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 。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 。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 。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 。“天涯共此时”句,是从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 。这两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构成雄浑阔大的意境 。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 。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首联擒题,以下诸句便由此生发开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