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行政区划调整|杭州一次调整六个区,幅度之大全国罕见( 二 )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院长陈前虎向《瞭望东方周刊》分析,行政区划调整的内在驱动背景往往都是为了解决中心城市功能培育成长、资源优化配置与行政区划分割之间的矛盾 。
长期以来存在的财权与事权的纷争,直接造成杭州各个城区资源自盘自用;市域统筹也遭遇重重阻力,这样下去,一个城市空有大架子,其功能区和行政区不对称,就会严重制约城市重大平台建设和功能培育 。
“比如,钱塘新区和城西科创大走廊是浙江省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浙江创新发展主引擎,现已集聚了阿里巴巴等大量创新资源和大型制造企业 。这些平台发展前景非常可观,但由于受到所在的萧山、余杭、江干等城区行政区划限制,空间布局相互割裂,资源难以有效集中,严重制约未来发展 。”陈前虎说 。
此次调整前,杭州的行政区划存在“大的过大、小的过小”问题 。
一些区行政版图太小,导致某些功能没有办法组织或完整性地开展 。例如这次调整的上城区、下城区和拱墅区,就属于这一类 。
原上城区仅18平方公里,原下城区仅31平方公里,按照面积从大到小,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的211个城区中分别居210位和202位;在人口密度上,原上城、下城两区人口密度接近2万人/平方公里,不仅超过上海、深圳,甚至还高于纽约、东京 。
在上述老城区,全市26家省属、市属三甲医院院区的一半以上都集中于此,小学、初中名校众多,优质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过度密集 。而外围的原江干、拱墅、萧山、余杭等城区,则备受优质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的困扰 。
“上城区、下城区都是老城区,行政区划很小,还有历史保护的责任,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的空间受限,人口结构老龄化,面临很多挑战 。合并后上城区的版图扩大了,又有了商务金融等新经济新业态的支撑,对解决上城区空间与功能的完整性,以及增强发展活力都非常有好处 。”张京祥分析,“老城区成熟的公共服务配套也能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增加其辐射效能 。”
而“大的过大”的典型,是这次被一拆为二的余杭区 。
原余杭区土地面积为1228平方公里,是原上城区的68倍 。余杭区东西狭长,跨度达60公里之长 。
由于历史原因,余杭的行政中心在东边的临平,但近些年,余杭发展最迅速的经济板块是以阿里巴巴未来科技城为代表的城西科创大走廊,现有构架导致余杭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东西分裂,每天大概有30万人在城市东西过着“钟摆式”生活,东西发展差距也在逐渐增大 。
“这次一拆为二,西边叫余杭区,东边叫临平区,既尊重了历史现实,也减小了行政单元的尺度,使得两个区都能够聚焦新辖区功能的综合化、品质化发展,并增强经济功能、社会服务功能的完整性 。”张京祥说 。
区划调整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
陈前虎分析,杭州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弥合了杭州行政体制分割产生的道道“疤痕”,不仅重构了杭州行政区划,更重塑了城市经济地理,为杭州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写下了注脚 。
曾经,因行政体制分割导致的发展瓶颈突出表现在行政区与功能区不匹配,产生反向内耗 。
例如,升级前的钱塘新区,在此次行政区划优化调整之前,受制于产业功能区的职能和定位,天然具有“重产业、轻城市”的发展偏向,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不尽合理,产城人融合程度不够高 。
钱塘新区常住人口66万,由于不是正式行政区,没有设置单独的公共卫生机构和疾控中心,也给疫情防控带来诸多不便 。
“整合前,钱塘新区包含原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原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但二者都是产业功能区不是行政区,不是一级行政区,就没有完整的辖区政府体系,综合配套尤其是社会服务职能就很不健全 。管委会主要负责招商引资,社会事务一般都是委托给当地的街道乡镇去做,造成了这片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事务脱节的问题 。”张京祥说,“这次调整,钱塘区从功能区优化成行政区,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
专业人士分析,对整个浙江来说,钱塘变为行政区无疑是一大利好 。这里尚未充分开发,还有较多的土地利用空间,是杭州参与大湾区建设不可多得的平台 。
由横跨两区到设立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有利于钱塘加快打造成为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杭州湾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融合创新发展引领区,进百思特网而成为杭州与武汉、成都等制造业强市竞争的砝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