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文化与诗词有什么目的和意义?( 三 )


何以解忧 , 唯有杜康 。
青青子衿 , 悠悠我心 。
但为君故 , 沉吟至今 。
呦呦鹿鸣 , 食野之苹 。
我有嘉宾 , 鼓瑟吹笙 。
明明如月 , 何时可掇 。
忧从中来 , 不可断绝 。
越陌度阡 , 枉用相存 。
契阔谈宴 , 心念旧恩 。
月明星稀 , 乌鹊南飞 。
绕树三匝 , 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 , 海不厌深 。
周公吐哺 , 天下归心 。
中国诗歌发展史《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 , 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 共305篇 , 按音乐的不同 , 分为“风”、“雅”、“颂”三类 。“颂” 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 , 有祭祖先的 , 有祭天地山川的 , 也有祭农神的 。“雅”分大雅和小雅 , 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 , 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 。“风”是《诗经》中的精华 , 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
公元前4世纪 , 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 , 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 , 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 。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 , 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 。在创作方法上 , 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 , 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
诗经、楚辞之后 , 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 , 即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 , 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 , 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 , 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 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 , 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 到东汉末年 , 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 。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 。《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 , 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 。长于抒情 , 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
建安时代之后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 , 他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 , 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 。与阮籍同期的还有嵇康(224--263) , 他的诗愤世嫉俗 , 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 。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 , 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 。它们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 , 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这一时期民歌总的特点是篇幅短小 , 抒情多于叙事 。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 , 一般为五言四句小诗 , 几乎都是情歌 。北朝乐府数量远不及南朝乐府 , 但内容之丰富、语言之质朴、风格之刚健则是南朝乐府远不能及的 。如果说南朝乐府是谈情说爱的“艳曲” , 那么 , 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军乐”、“战歌” 。在体裁上 , 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四句为主外 , 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 , 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 。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 , 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
诗歌发展到唐代 , 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 , 留下了近五万首诗 , 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
诗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 , 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 , 即抒情成份减少 , 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多 , 重视描摹刻画 , 大量采用散文句法 , 使诗同音乐关系疏远 。
明代诗歌是在拟古与反拟古的反反复复中前行的 , 没有杰出的作品和诗人出现 。
“五四”文学革命中 , 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 。经过开辟阶段 , 新诗形成了以自由体为主 , 同时兼有新格律诗、象征派诗的较为完善的形态 。
40年代后半期 , 被后来称为民歌体的新诗在解放区农村成熟了 。民歌体新诗的突出成就表现在李季与阮章竞的叙事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