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力( 四 )


第一,在赏读中悟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中,有读通、读顺古诗词的要求 。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明白了行文的大意,为文本的进一步研读奠定了基础 。我们可爱的学生在语文练笔里描绘出这一过程的感受:诗歌读第一遍,大概知其旨意;读第二遍,初知文意,觉得古人有些味道;再经语文老师精心点化,便迫不及待的读个痛快!如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在平淡质朴的语言中,学生感受到了诗人辞官归隐后清闲的田园生活和愉快心情,感受到陶渊明高尚的隐士情怀 。又如读古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在个性鲜明的人物对话中,感受到了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感受到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
第二,在赏读中积累 。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诵读,非常有助于学生积累 。积累,可是收获语文味的有效手段 。学生在诵读中积累了经典言语,积累了文言语感,沉淀了文化智慧,积累了人文情怀,积淀了语文底蕴 。一般情况下,学生反复诵读,熟读成诵,不经意之间,撒手课本,也能读得有滋有味,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了 。厚积而薄发,我们确信,在学生习作中呈现出来的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偶尔引经据典、诗词名句的巧妙运用,就是在诵读中培养出来的语感,积累出来的语文味道 。
第三,在赏读中体情 。语文课的朗朗书声,呈现出来的美感是丰富多彩的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对人类美好情感的体悟 。读《卫风••氓》,学生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了主人公的恋爱的幸福、婚变的痛苦及决绝的坚强,不久读出了人类丰富的情愫吗?读李白的《行路难》,在诗情的跌宕起伏中,感受到了失望与希望,不也读懂了诗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内心的苦闷与感情的激荡么?不也感受到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与憧憬么?读《赤壁赋》,能感受到作者内心淡淡的消极、满腔的悲愤、积极入世的达观等情愫…学生在赏读中体悟到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古贤人交流,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
第四,在赏读中升格 。这里的“格”,是人格的“格” 。语文教学有着教化无痕、熏陶感染的育人功效 。学生在朗朗读书中受到美好情操的熏陶感染,丰富了心灵世界,提升了做人的品格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走进经典名家,走进文本的心脏,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是充满语文味课堂的骄傲 。读《离骚》受到屈原精神的感染,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理的决心和毅力;读《与朱元思书》,受到自然山水的濡染,激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语文课,读读赏赏,在赏读中陶冶了身心,在赏读中积淀了古国文化底蕴,在赏读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操,提升了语文素养和做人的品味 。
三、发挥想象,把诗歌改写成白话诗或小故事
古诗词教学的读写结合中的写不同于一般的作文,它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读,是读上的延伸,是阅读成果的表达,是阅读过程当中产生的观点、思想感情的表达 。在古诗词教学中,学生经过诵读、赏读两个步骤,初步学会了从诗歌的语言、意象入手赏析诗歌,反复感知、感受诗美 。如果仅停留在对文本的了解上,学生容易失去进一步鉴赏诗歌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拥有一个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不断探究并发现文本的魅力 。写的内容丰富多彩,因文而异,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结合形式:
艺术改写,锤炼语言——如教《孔雀东南飞》时,让学生任选诗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诗节或片段,动笔成段或成故事,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演绎诗歌的情感 。如教《邶风•静女》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在原诗基础上加以创新,把《邶风•静女》改写成白话诗或小故事,然后发表在班级博客上,全班一起分享几十个不同版本的爱情故事,有至纯唯美的爱情故事,也有故事新编搞笑版的爱情故事 。
微型话题,多角探究——如教《念奴娇赤壁怀古》,提炼出“自由探究”的小话题:美在动静结合,美在选词炼句,美在语言的音乐美,美在侧面烘托,美在视点变化 。。。。。。如教《旅夜抒怀》,提炼出“自由探究”的小话题:从诗人的内心独白的角度写,从电影镜头的角度写,从舞台布景的角度写,从对诗人说话的角度写 。。。。。。
课内鉴赏和课外探究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诗歌的感受逐渐上升和强化,对诗意的理解会由浅入深,由初步感知到深层领悟,继而对诗的语言、意象产生自己主观的、个性化的审美认识,或由联想和想象获得的诗的情趣而产生愉悦感,同时也容易逐步养成良好的读诗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