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古诗词鉴赏( 二 )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 浪淘尽 ,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 , 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 ,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 小乔初嫁了 ,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 多情应笑我 , 早生华发 。
人生如梦 , 一樽还酹江月 。
赏析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 。上片咏赤壁 , 下片怀周瑜 , 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 。起笔高唱入云 , 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 , 而且词境壮阔 , 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 。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 , 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 。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 , 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 。“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 ,  惊心骇目 。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 , 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 。对于周瑜 , 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 , 英气勃勃 。“小乔初嫁”看似闲笔 , 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 , 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 。特意插入这一句 , 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 春风得意 。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 , 刚中有柔 , 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 。“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 , 也很特别 。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 , 而是羽扇便服 , 谈笔风生 。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 , 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 , 指挥若定 , 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 。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 , 不但功业未成 , 反而待罪黄州 , 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 , 不禁深自感愧 。壮丽江山 , 英雄业绩 , 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 , 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 。故从怀古归到伤己 , 自叹“人间如梦” , 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 。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 , 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 , 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 。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 , 而且大声铿锵 , 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 。对于原破 。
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 , 独倚望江楼 。
过尽千帆皆不是 , 斜晖脉脉水悠悠 。
肠断白苹洲 。
简析:
这首小令 , 情真意切 , 生动自然 , 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 。词中出现的楼头、船帆、斜晖、江水、小洲 , 这些互不相干的客观存在物 , 思妇的由盼郎归来的喜悦到“肠断白苹洲”的痛苦失望 , 这些人物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 , 作家经过精巧的艺术构思 , 使之成为浑然一体的艺术形象 。
这首小令 , 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 , 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 , 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 , 连落日的余晖 , 也缺乏峻刻的寓意 , 盘旋着一股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 。还有那临江的楼头 , 点点的船帆 , 悠悠的流水 , 远远的小洲 , 都惹人遐想和耐人玩味 , 有着一种美的情趣 , 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这首小令 , 看似不动声色 , 轻描淡写中酝酿着炽热的感情 , 而且宛转起伏 , 顿挫有致 , 于不用力处看出“重笔” 。
思妇题材写的人很多 , 可说是个“热门题材” , 但这首小令 , 不落俗套 , 很有特色 。这也是个软题材 , 但这首小令不是软绵绵的 , 情调积极、健康、朴素 。在有着绮靡侧艳“花间”气的温词中 , 这首小令可说是情真意切 , 清丽自然 , 别具一格的精品 。
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怒发冲冠 , 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 , 仰天长啸 ,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 , 白了少年头 , 空悲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