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怎么写?

《儿童的人格教育》,作者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一开始觉得这是一本很枯燥的理论性书籍,慢慢读来,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 。全书一共十三章,不单单是理论性的陈述,还有典型事例的分析,让我们了解了自卑情结和追求优越的概念,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如何预防自卑情结,并通过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去阐述,在不同环境下,自卑情结的儿童表现形式以及如何预防矫正 。
“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追求优越感 。”其实在每个人心里都藏着自卑的种子,只是有些人能够通过展示优越感,把它深深掩埋,而有的人却让它生根发芽,高高举着自卑的旗帜,埋头在自己的世界里 。只有通过成功地追求优越感,我们才能克服自卑感 。“每个孩子都在追求优越感 。父母或老师的任务就是要将这种追求引向富有成效和有益的方向,确保追求优越感能给孩子带来心理健康和幸福,而不是神经症和精神错乱 。”
阿德勒在书反复地强调:一个被剥夺了对未来信心的孩子就会从现实中退缩,就会在生活中无益和无用的方面追求一种补偿 。教育者最为重要的任务,或者说神圣的职责,就是确保每一个学生不会丧失勇气,并使那些已经丧失了勇气的学生,通过教育重新获得信心 。这就是教师的天职,因为只有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勇气,教育才可能成功 。我们的身边有不少的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缺乏信心,总是给自己找借口,“题目太难了”“要背的内容太多了”“今天太累了,明天再做也不迟”……慢慢地堆积,堆积得越来越多,最后干脆放弃吧!于是,就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上课无精打采,下课生龙活虎,作业次次要补,考试屡屡失败……不仅让老师和家长头疼,他自己也会很沮丧 。
身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走出自卑感,追求优越感,这让我不由地想到了我们七年级上册学习的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文中这样写道:“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完成了自己想要完成的,达到了自己的目标,然后再回头看时,不禁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自豪 。”莫顿·亨特告诉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大困难 。我们可以给孩子们制定一个小目标,等他完成之后,再制定下一个小目标,直到他完成大的目标 。就像我们背诵一篇文言文,先背诵一段或者几段,分次背诵,这样就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地背诵完全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