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怎么写?( 三 )


儿童对于希望图景的追求,还源于另一个重要的心理事实,即人的自卑感 。所有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儿童通过各种方式来消除自卑感,追求优越感 。所以自卑感是儿童发展的基本动力 。
自卑感和优越感是同一基本事实的两面,难以截然分开 。但是,当自卑感过于强烈时,儿童最终只是在心理上而非行为上加以克服,这是问题学生产生的根源 。因此,解决问题儿童的问题,要防止简单的训诫,而应该从儿童的整体人格入手,检查儿童理解事实以及做出反应的方式 。
因此,对于问题学生,教师应该学会洞察儿童追求优越感的方式,加强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引导孩子反思并改变错误的方式,逐渐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
读到这里,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对于班级的一些问题学生,有时可能缺少耐心,只是简单粗暴的教训,而没有真正地深入了解这些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没有探寻到现象背后隐藏的心理因素,以致于很难找到有效合理的方式真正引导问题学生的成长 。通过阅读此书,我收获了很多 。教育是一件工程,特别是儿童的人格教育,它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基础,我们应从细微处,从平时中,从细节上做起,为国家培养些不平凡的人 。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怎么写?


“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不能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有半点泄气,不能因为自己的付出没有立即得到回报就心生绝望,不能因为看到孩子没精打采、冷漠、消极、被动就觉得挫败,更不能相信孩子有天赋或没有天赋这类迷信的想法 。”
这是我第二次翻开阿德勒《儿童人格教育》时与家长们共勉的一段话 。很早就听过这本书的名字,也有一位学过心理学的家长向我推荐过这本书,但我却一直没有阅读 。在与学校班主任工作室同仁的共同学习下,这一次我终于认真阅读了这本为人父母、为人师长必读的`儿童心理宝典 。
说实话,由于知识储备浅薄,对这样一本内容丰富而深刻的心理学理论著作,我的领悟是极为有限的 。有的章节内容我的理解也比较浅显 。但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下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收获 。
首先说说“人格”一词,开始我通俗地理解为性格与道德品质,而在心理学上应为个性,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阿德勒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时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要从童年着手 。显然,对儿童进行良好的人格教育格外重要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 。”作为班主任,要多读一些教育著作,多读一些心理学书籍,一定要读阿德勒的《儿童人格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