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山水的古诗|整首( 三 )


王维也善于捕捉音响、色彩、画面、感受相交织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 。请看他的山水小诗《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寂静无人的春夜山林里,四季桂无声无息地飘落 。忽然明月东升,空山洒满光辉,山鸟被惊醒,在山涧里发出鸣叫,显得格外清脆,更衬托出月夜春山的幽静美好 。“人闲”有的版本作“人间”,其意亦可通,“桂花”就可释为月华 。诗人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把读者带入更优美、更深邃的意境中去 。诗人是抓住“月出惊山鸟”这一最富表现力、最引人遐想的动人一刻写的 。这是一幅富有音乐感的月夜小景 。与《辛夷坞》的空寂入禅相比,此诗热烈活泼,富有人间气息 。
王维有一首描写深秋景色的小诗,名为《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
荆溪源于陕西蓝田县西北 。红叶即枫叶 。早行山中,一路欣赏山景,忽然觉得衣服湿了,以为是下雨,细看却无雨,只有那不可近察的山中岚气,衣服大概就是让它打湿了吧!诗人把游客的这个感觉过程浓缩在两句诗里,写得十分有趣 。此诗有色彩:白石、红叶、翠岚 。有音响:溪水冲激石床 。也有游人的感受 。诗虽短小,却是包蕴丰富 。唐代书法家也是诗人的张旭也作有一首七绝《山中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
诗中的“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的另一番景象 。王维诗中的“湿人衣”却是写幻觉和错觉,写出了浓翠欲滴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 。两诗异曲同工,各臻其妙 。
王维的五言律诗《山居秋暝》更是一首集诗画乐于一体的佳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此诗描写的是秋日傍晚雨后的山村风光 。随意挥写,语出自然 。在这首诗里,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流动的声响,浣纱归来的女孩子们在竹林里的笑声,小渔船缓缓穿过荷花的情态,都和谐完美地交织在一起,象是一幅清新秀丽的有声画,又象是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曲 。我们仿佛呼吸到了雨后清新的空气 。
王维有些名句能引发我们美妙的遐想:“松含风声里,花对池中影”,“细枝风乱响,疏影月光寒”,“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等等,诗中有画,诗中有乐 。
王维的诗歌追求写意效果,讲究浑然一体,充分传达诗人的主观意趣 。《辋川集》中有一首《临湖亭》: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
当轩对樽洒,四面芙蓉开 。
表达了诗人闲适静穆的心情 。《山居即事》更为细致地写出了诗人的心境: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灯火起,处处采菱归 。
沸腾的生活更衬托出诗人门庭的冷落 。是一种企羡,还是真的已经超然于现实?难以明解 。与之相类似的还有一首《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
此诗写辋川秋天傍晚的景色,清静幽雅,如在画中 。裴迪醉后狂歌于王维门前,别是一番情趣 。“渡头”一联被传为绝唱,《红楼梦》中的香菱曾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高度赞美这句诗的画意诗情 。王维的诗因为“诗中有画”,所以最易把读者带入诗境 。难怪当香菱向黛玉请求作诗方法时,黛玉首先要她读的唐人诗,不是李白、杜甫的作品,而是《王摩诘全集》(见《红楼梦》第48回) 。
王维山水诗的价值
王维山水诗的价值,首先应放到中国古典山水诗发展的历史中去认识 。
先秦时代的诗歌(如《诗经》和《楚辞》)中,有些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句,但处于内容的从属地位,并未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来歌咏 。直到汉末建安时期,才出现了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完整的山水诗,这就是曹操所写的四言诗《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但这类诗当时不多见 。
山水诗是从魏晋以后开始兴起的 。由于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士大夫们希企隐逸,寄情山水以远祸 。晋室南渡,江南美丽的自然山水更吸引了士大夫们 。当时盛行的玄学思潮把儒家的“名教”与道家的“自然”结合起来,引导士大夫们从自然山水中寻找人生的哲理与趣味 。崇尚清淡之风也带来赞美山水隽语的发达(见《世说新语》) 。玄言诗中亦出现山水佳句 。经过长期的多方面的酝酿,终于产生出第一位山水诗人,这就是晋末宋初的谢灵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