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长城导游词|八达岭长城( 三 )


北峰敌楼
这是敌台,也叫敌楼,它也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敌楼骑墙而建,外侧突出墙体之外,它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即底部、中部和顶部 。中部可以住人,储存粮食、弹药之用,顶部用来瞭望和射击 。这种空心敌台是戚继光发明的,为解决守城兵力太分散、风雨难庇以及军事物资不便贮备等问题,修建这种敌台,使长城的防御体系更臻于坚固严密,这是军事防御工程的一次重要创造 。我们不妨上去看一下,它有点像现在的碉堡 。另外,在北2楼下面有一个登城口,我们称为券门,券门内有石阶通墙体顶面,这是古代守城将士上下城的通道 。在八达岭长城上,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个券门 。
由于长城是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因此,它不仅有用以防御的工程即关城(瓮城)、城墙和敌楼,而且还有传报军情的烽火台 。烽火台又称烽燧,它是古代的通信设施,用以传递军情,如遇敌情,白天燃烟称燧,夜间点火叫烽 。到了明朝又增加了信炮,各个朝代的烽燧制度不完全一样,明代的具体规定是:来敌在100~200时,燃一烽放一炮;敌人在1万人以上时,燃5烽放5炮 。几千里的军情不出一个时辰,就能传到京城 。烽火台的历史比长城还古老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的故事,就是用烽火开了个杀身之祸的大玩笑 。您站在此处向长城外侧南北3楼相对的地方望,就可以看到两座用砖石垒筑的烽火台 。
北4楼
现在我们到了北4楼 。大家发现没有,这里的人非常多,显得很拥挤,知道为什么吗?这是因为北4楼是长城轨道滑车的上站,游人可以从这里乘滑车上下,减少了从城台到北4楼的这段距离 。许多人沿着墙边走到一处仅能容下两人侧身而过的小门,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拥挤在一个小过道里,真是大煞风景!想一想过去,这里说不定是谁都不乐意来的地方,由于没有办法才来服役的 。北4楼是个交通拥挤的地方,数不清的游人要在这里上上下下,往来穿梭!而当时营建长城的工程师没有料到会有这么多的人来此游览,所以只得将门设计得又矮又窄,而且,只有一个门供出入,只好感叹北京交通做得表里如一了:城里塞车、城外塞人呐!
北6楼
这里是北6楼,是仿无梁殿的形式建成的,是最俊美的一段长城 。长而立7行砖垛,宽面立4行砖垛,垛顶碹成圆形拱券一圈,中间留有空格,成为长方形的天窗,称天井或敌楼 。搭木梯可以从天井登上顶层巡逻放哨,又坚固,又实用 。
北8楼
祝贺大家都成了好汉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 。但是到了长城也不一定就是好汉,因为是好汉的必须登上八达岭的极顶——海拔838米的好汉坡 。好汉坡是八达岭长城的一段城楼,城楼两侧的城墙呈角度极小的人字形上爬后在此交会 。好汉坡段城墙不是最陡的,但之前几段的台阶不仅高,而且地面的砖块经历了几百年早已光滑如冰,尤以400米以下为甚 。要不怎么毛泽东主席这样身经百战,身强体壮的领导人,在登山好汉坡会如此慷慨地题下这七个大字呢?
我们现在不但爬过了好汉坡,而且还登上了北8楼 。北8楼是八达岭长城海拔最高的楼,海拔高达888.9米,建筑也很有特色 。原来还可以登上敌楼观山望景,但目前为了保护文物封了楼门 。大家可以在此照相留影 。
北峰的敌楼现已修复到北12楼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登到北8楼 。南峰就不登了 。在这里我把南峰的情况介绍一下 。
南峰现在已修复供游览的城段有1176米多,敌楼有7座 。
从关城城台到南峰的最高处南4楼,城墙长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别是南3楼至南4楼之间,山脊狭窄,山势陡峭,长城逶迤400多米 。城顶最险处,坡度约为70度,几乎是直上直下 。南1楼和南2楼,都没有修复二层,从南3楼遗存的柱础看,原来也有铺房 。
南峰长城以南4楼地势最高,海拔803.6米 。登楼眺望,长城自西南向东北蜿蜒于山脊之上,宛若苍龙,宏伟壮观 。使人不由得想起我国著名的长城研究专家罗哲文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时咏的诗:千峰叠翠拥居庸,山北山南处处峰 。锁钥北门天百思特网设险,半哉峻岭走长龙 。从南4楼到南7楼,高度逐渐下降 。南5楼与南6楼之间的长城的内侧距城墙30米的山脊上,耸立着一座白色的小亭,这就是1987年6月落成的“贵州省修复长城纪念碑亭” 。南6楼是一座铺房,铺房建在上层的顶上,面阔三间,硬山顶,红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珑 。这大概是当年“千总”的指挥所 。
PS:带团参考,考试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