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语文会考古诗词( 四 )


7.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8.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9.
《滕王阁序》 王勃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yán)骖騑(cān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鹤汀(tīng)凫(fú )渚(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 。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 。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
10.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yú)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yú)!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tán)子、苌(cháng)弘、师襄、老聃(dān) 。郯(tán)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李氏子蟠(pán),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zhuàn)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yí)之 。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36首(中考要考的)貌似我们有四十篇,老师给的,百分百你要的
古代诗词(40篇)
1、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宨淑女,钟鼓乐之 。
2、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3、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4、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5、木兰诗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
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