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诗词诵读的感受作文600字( 六 )


“吟咏”这首诗 , 我想 , 那效果就明显不一样了 。
首先 , 我们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相关知识 , 将这首诗分出节奏:
云淡∕风轻∥近午天 , 旁花∕随柳∥过前川 。
时人∕不识∥余心乐 , 将谓∕偷闲∥学少年 。
接着 , 让学生根据自己分的节奏来读一读 , 并根据自己的理解 , 来标上需要重读的字词:
云淡∕风轻∥近午天 , 旁花∕随柳∥过前川 。
时人∕不识∥余心乐 , 将谓∕偷闲∥学少年 。
最后 ,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范读 , 标出何处该扬 , 何处该挫 , 从而形成这首诗的“吟咏”效果:
云淡∕风轻∥近午天△⌒ , 旁花∕随柳∥过前川△⌒ 。
时人∕不识∥余心乐⌒↗ , 将谓∕偷闲∥学少年△↘ 。
经过反复吟咏之后 , 那云之“淡” , 那风之“轻” , 那鲜花之清香 , 那绿叶之婀娜 , 一幅绚丽多姿、色彩斑斓、光彩夺目的春光美景图不就早已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了吗?那“余心乐”之高亢 , 那“学少年”之窃喜 , 不也都早就荡漾在学生那因“吟咏”而陶醉的小脸之上了吗?
学生不懂什么是声律 , 但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或低沉 , 或高昂 , 或急促 , 或绵长的“吟咏” , 这正是对古诗词声律的最好诠释 。
二、品——古诗词妙语之美
品 , 即“品味” 。古诗词语言本身就是一个高度概括性的语言 。对于古诗词语言的教学 , 一是要品诗眼 , 正如北宋大文豪苏轼所说“天工忽向背 , 诗眼巧增
损 。”古人写诗最讲究炼字 , 总是去搜求最贴切的字辞入诗 。这一点 , 我们从贾岛的“推敲”一事上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二是要品佳句 , 古诗词中有着许多令人回味
一生的句子 , 这些句子或给人以启迪 , 或给人以美的享受 。面对如此精湛的词句 , 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巧妙呢?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 , 不能不说是一种非常好
的途径 。用心去“品” , 古诗词妙语当尽展眼前 。
在教学白居易《暮江吟》时 ,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去“品”诗中之妙语的 。
师:请大家读古诗的第一、二句 。
生:一道残阳铺水中 , 半江瑟瑟半江红 。
师:谁能说说这两句话描写了什么?
生:描写了夕阳余辉照在平静的江面上 , 江水一半呈绿色 , 一半成了红色 。
师:是“照”吗?
生:是“铺”在江面上 。
师:大家看得真仔细 , 可白居易为什么不用“照” , 而用“铺”呢?
(生一时语塞)
师:没关系 , 我们来好好读一读这两句 。注意在读到“铺”字时 , 我们大家要慢慢地 , 轻轻地去读一读 , 回味回味 。让这个字响在耳边 , 现在眼前 , 熔在心中 。
(生又开始读诗了 。)
生:我想 , 此时的太阳一定是贴在江面上 , 所以作者才用了“铺”字 。
生:我觉得“铺”这个字用得特别好 , 一个“铺”字就能把夕阳照在江面上这一画面写“动”起来了 。
生:我也认为作者“铺”字的运用非常得恰当 , 当我读到这个字的时候 , 我仿佛看到了红红的阳光从江的那一头向江的这一头缓缓滚来 。
生:读到“铺”字 , 我感觉到夕阳是多么的美好 , 它轻轻地为江面抚上一层红绿相间的衣服 , 是那样的体贴入微;也让我知道秋天不仅有丰收的果实 , 更有美伦美幻的夕阳 。
生:当我从“铺”字展开去看这江面时 , 那江水在缓缓流动 , 微波粼粼的江面上光彩在不停的闪烁 , 那红的 , 那绿的 , 映入眼帘 , 好一个“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江面!
师:是呀!多美的景色!一个“铺”字用得多形象 。当我们大家读到这个字的时候 , 心中会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与安闲 。这是秋天夕阳的柔和 , 这也是秋天夕
阳的魅力之所在 。让我们再来读读两句话 , 读读这首诗 , 品一品这无与伦比的“铺”字!回味回味这江水一半是绿 , 一半是红的壮观景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