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古代文学专业的十五位名师( 八 )


杰出的天文学家
沈括还是一个杰出的天文学家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也就在沈括负责汴河水建设时,沈括还负责领导司天监,在任职期间,他先后罢免了六名不学无术的旧历官,不计出身,破格推荐精通天文历算、出身平民的准南人卫朴进入司天监,主持修订新历的重要工作 。沈括和卫朴治学态度认真,对旧历官凭借演算凑数的修历方法非常不满,主张从观测天象入手,以实测结果作为修订历法的根据 。为此,沈括首先研究并改革了浑仪、浮漏和影表等旧式的天文观测仪器 。
浑仪是测量天体方位的仪器 。经过历代的发展的演变,到宋朝,浑仪的结构已经变得十分复杂,三重圆环,相互交错,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为此,沈括对浑仪作了比较多的改革 。他一方面取消了作用不大的白道环,把仪器简化、分工,再借用数学工具把他们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省去月道环,其侯月之出入,专以历法步之”);另一方面又提出改变一些环的位置,使它们不挡住观测视线 。沈括的这些改革措施为仪器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后来元朝郭守敬于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创制的新式测天仪器——简仪,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 。
漏壶是古代测定时刻的仪器,由几个盛水的容器装置成阶梯的形式,每一容器下侧都有孔,依次往下一容器滴水漏水 。最下面的容器没有孔,里面装置有刻着时间标度的“箭”,随着滴漏水面升高,“箭”就慢慢浮起,从显露出来的刻度可以读出时刻 。沈括对漏壶也进行了改革 。他把曲筒铜漏管改做直颈玉嘴,并且把它的位置移到壶体下部 。这样流水更加通畅,壶嘴也坚固耐用多了 。
此外,沈括还制造了测日影的圭表,而且改进了测影方法 。
沈括在《浑仪议》、《浮漏议》和《景表议》等三篇论文中介绍了他的研究成果,详细说明改革仪器的原理,阐发了自己的天文学见解,在是我国天文学史上的具有重要的作用 。
沈括和卫朴的一系列革新活动遭到守旧势力的攻击和陷害 。在沈括和卫朴的坚决斗争下,卫朴主持修订的奉元历终于在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修成颁行 。但是,由于守旧势力阻挠和破坏,比较先进的奉元历只实行了十八年就被废止了 。但是沈括并不因此而灰心,在晚年又进一步提出了用“十二气历”代替原来历法的主张 。我国原来的历法都是阴阳合历,而“十二气历”却是纯粹的阳历 。它以十二气作为一年,一年分四季,每季分孟、仲、季三个月,并且按节气定月份,立春那天算一月一日,惊蛰算二月一日,依此类推 。大月三十一天,小月三十天,大小月相间,即使有“两小相并”的情况,不过一年只有一次 。有“两小相并”的,一年共有三百六十五天;没有的,一年共三百六十六天 。这样,每年的天数都很整齐,用不着再设闰月,四季节气都是固定的日期 。至于月亮的圆缺,和寒来署往的季节无关,只要在历书上注明“朔”、“望”就行了 。沈括所设计的这个历法是比较科学的,它既符合天体运行的实际,也有利于农业活动的安排 。他预见到他的这一主张必定会遭到顽固守旧派的“怪怒攻骂”,极力阻挠,而暂时不能实行,但是,他坚信“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 。果然,近八百年后,伟大的农民革命政权——太平天国所颁行的天历的基本原理和沈括的“十二气历”是完全一致的 。现在世界各国采用的公历,也就是阳历,其实在分月上还不如沈括的“十二气历”合理 。
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
沈括对物理学研究的成果也是极其丰富而珍贵的 。《梦溪笔谈》中所记载这方面的见解和成果,涉及力学、光学、磁学、声学等各个领域 。特别是他对磁学的研究成就卓著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第一次明确地谈到磁针的偏角问题 。在光学方面,沈括通过亲自观察实验,对小孔成像、凹面镜成象、凹凸镜的放大和缩小作用等作了通俗生动的论述 。他对我国古代传下来的所谓“透光镜”(一种在背面能看到正面图案花纹的铜镜)的透光原因也做了一些比较科学的解释,推动了后来对“透光镜”的研究 。此外,沈括还剪纸人在琴上做过实验,研究声学上的共振现象 。
在化学方面,沈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他在出任延州时候曾经考察研究漉延境内的石油矿藏和用途 。他利用石油不容易完全燃烧而生成炭黑的特点,首先创造了用石油炭黑代替松木炭黑制造烟墨的工艺 。他已经注意到石油资源丰富,“生于地中无穷”,还预料到“此物后必不行于世”,这一远见已为今天所验证 。另外,“石油”这个名称也是沈括首先使用的,比以前的石漆、石脂水、猛火油、火油、石脑油、石烛等名称都贴切得多 。在《梦溪笔谈》中有关“太阴玄精”(石膏晶体”的记载里,沈括形状、潮解、解理和加热失水等性能的不同区分出几种晶体,指出它们虽然同名,却并不是一种东西 。他还讲到了金属转化的实例,如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变成铜的物理现象 。他记述的这些鉴定物质的手段,说明当时人们对物质的研究已经突破单纯表面现象的观察,而开始向物质的内部结构探索进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