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古诗有哪些方法( 五 )


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c.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 。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
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扬州慢》姜夔)
2、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剪梅》李清照)
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杜甫)
四、布置作业
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附答案]1、“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2、“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 。3、“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4、“低”写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 。“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 。5、“转”表明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但凭颜色的渐变就写出它的动态来 。“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 。6、“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7、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 。8、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 。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鉴赏诗歌语言·还原语序
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
一、要点解说:
1.主语后置 。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
2.宾语前置 。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 。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 。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 。另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
3.主、宾换位 。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 。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 。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