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古诗有哪些方法( 六 )


4、定语的位置 。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 。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 。
5.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春风”都不受“动”、“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在秋风中动”、“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这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 。)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永忆江湖白发时归 。)都是同类的例子 。
其他:苏轼《念奴娇》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应笑我多情 。)如毛泽东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学生可以很快重排为“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北去”;更为典型的、学生再熟悉不过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学生亦能很快重排为“欲目穷千里”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二、语序颠倒的原因:
第一、是声律的要求 。初盛唐成熟的“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 。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诗人便不得不在词序安排上作些变通 。
第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王维《山居秋暝》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时说:“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原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 。但如果就这样呆板地铺叙直陈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那么画面中心就归结于被动因素‘竹’和‘莲’——这是动作过程的终点 。由于动作至此终结,画面也便归于静止 。”现按诗中顺序的安排,“‘竹喧’、‘莲动’便成为‘浣女’、‘渔舟’入画的引子 。于是画面中心移到了动作的主动因素‘浣女’、‘渔舟’上 。‘浣女’、‘渔舟’之动,不仅远比‘竹’、‘莲’之动鲜明可见,而且它们作为动作的起点和动力,使过程得以不断持续 。这就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 。”
其实,诗词曲中特殊词序的出现,声律的要求和修辞的需要往往是兼而有之的 。如王昌龄《从军行》、杜甫《春夜喜雨》二例,定语“孤城”挪前而“锦官城”移后,除了为符合七绝和五律的平仄格式外,目的还在于突出和强调玉门关所处孤立突兀的地势以及春雨后诗人想象中繁花坠落的景象 。
三、启发学生思考,分别举例说明 。
a.定语挪前 。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 。刘叉《从军行》诗:“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闻横笛声)都是同类的例子 。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
b.定语挪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 。“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 。又《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锦官城花重)
四、讲解第三方面: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
金开诚先生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 。吴世昌先生也说,读词须有想象 。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 。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 。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 。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
其实,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 。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 。“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杜甫《春日忆李白》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故人相见,或谈心,或论文,总是要吃酒的 。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