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送别好友且带有豪迈情怀的诗句有哪些

1.《别薛华》王勃·唐代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
2.《秋江送别二首》王勃·唐代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4.《羁游饯别》王勃·唐代
客心悬陇路,游子倦江干 。槿丰朝砌静,筱密夜窗寒 。
琴声销别恨,风景驻离欢 。宁觉山川远,悠悠旅思难 。
5.《秋日别王长史》王勃·唐代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
王勃简介: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 。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 。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 。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
主要成就:
王勃的思想人格交融儒、释、道多种文化因子 。他直接继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渴望功名,希望济世,虽然在宦海中几沉几浮,但最终难以割舍的依然还是何时济世和如何济世 。从人格精神来看,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远,勇于进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但同时也处事疏阔,缺少谋略 。其次他还是傲者,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视尘俗 。王勃崇信佛教,认为佛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王勃的诗歌直接继承了贞观时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风尚,又注入新的时代气息,既壮阔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 。具体来讲,送别诗或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或优美静谧、隐约迷蒙,如《江亭夜月送别》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江边月夜图,画面优美迷蒙,让人心醉;或重在抒发自我身世的悲切之感,如《别薛华》,整首诗并不着意抒写惜别之情,而是时时处处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悲切之感,哀伤之痛 。“烟雾”意象在王勃送别诗中出现频率极高,是王勃对前途命运迷惘和困惑的外在表现,如《秋日别王长史》中“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田野笼罩在浓浓的秋雾中,凄寒而朦胧,远处的山峰在沉沉暮霭中聚敛而凝重,山光野色在寒雾暮烟中显得隐约迷蒙,似梦似幻 。相思诗则抒发了千里之外羁客的情感:思念家乡,怀念亲友,伤春感怀,如《羁春》,则通过写景抒发深沉的思乡之情 。园林山水诗既写景生动、锤炼精工,又诗境美好,充满生机,如《郊兴》 。同时,在描写手法、诗境开拓等方面,又进行了新的尝试,并取得显著的艺术效果 。远游山水诗不仅充分展现了奇险壮丽的入蜀途中风光,而且因倾注了郁积之气而尤显深沉悲凉,底蕴深厚 。
古诗句那句写出了送别时的豪迈之情不是逢人苦誉君,
亦狂亦侠亦温文 。
照人胆似秦时月,
送我情如岭上云 。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唯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为一别,孤蓬万里征 。